焚文和焚书坑儒是一回事吗?区分这两个概念看懂焚文历史。

天美租号

说到“焚文”这事儿,我估摸着大伙儿第一反应就是秦始皇那档子事儿,烧书坑儒啥的。那都是大历史,咱老百姓够不着,也没那机会不是?我这儿要说的“焚文”,是我自个儿琢磨出来的一套实践,跟历史上的大事件不沾边,纯粹是个人体验。

起因嘛得从几年前说起。 那会儿我特爱写东西,啥都写,日记、随笔、工作计划,甚至一些不着边际的胡思乱想。电脑里存着好几G的文档,书架上也堆满了各种笔记本。当时觉得这都是宝贝,是智慧的结晶,以后肯定用得上。

结果?真到了需要找点啥的时候,翻箱倒柜,对着一堆文件名发呆,根本找不到重点。更要命的是,很多当时觉得“高瞻远瞩”的想法,过个一年半载再看,简直不忍直视,幼稚得可笑。这些玩意儿不但没帮上忙,反而成了思想上的包袱,老让你惦记着过去那些不成熟的东西,迈不开步子。

焚文和焚书坑儒是一回事吗?区分这两个概念看懂焚文历史。

有一次,我接了个挺重要的活儿,需要集中精力搞创新。可我脑子里老是以前那些失败项目的影子,还有那些写了一半就放弃的计划。我意识到,这些“文”不“焚”掉,新的东西就进不来。它们就像房间里的垃圾,堆满了,好东西放哪儿?当时我就想,这跟古人说的“不破不立”是不是一个道理?得把旧的、没用的清理掉,才能给新的、有价值的腾地方。

我的“焚文”步骤,也简单:

  • 第一步:数字清理。 这是大头。我先把自己电脑里所有的文档、笔记、草稿都过了一遍。打开一个个文件夹,那感觉,就像考古一样。我定了个标准:一年之内没打开看过的,先打个包,挪到“待观察区”。三个月后再看,还没动过?那就狠心删!当时觉得特别牛逼闪闪放光芒的策划案,现在看来漏洞百出、不切实际的,删!写了一半实在续不下去,纯属烂尾的,删!这个过程挺痛苦,跟割肉似的,每次点“删除”都得深吸一口气。但删完之后,感觉电脑都清爽了不少,运行速度都快了点儿,哈哈。
  • 第二步:实体清理。 主要是那些笔记本和打印出来的资料。有些笔记本记得乱七八糟,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自己都看不明白当初记了些直接进了废纸篓。有些打印资料,当时觉得重要得不得了,现在网上随便一搜就有更新更全的版本,也果断处理。有几本写满了当年创业失败后的负能量日记,还有一些不成功的项目我真拿到院子里,找了个旧铁盆,小心翼翼地给烧了。看着火苗把那些歪歪扭扭的字吞噬掉,化成灰烬,心里还真有点解脱的感觉。这事儿得特别注意安全,不能在屋里瞎搞,还得防火。
  • 第三步:思想“焚文”。 这就比较玄乎了,不是真烧就是告诉自己,过去的就让它过去。那些被“焚”掉的文字,代表着过去的思考方式和局限。把它们清除了,也是为了给新的思想腾地方。别老想着“我以前那个想法多要是坚持下去就好了”,或者“当初那个方案要是再完善一点就不会失败了”,没意义。过去的经验是用来总结教训的,不是用来反复咀嚼遗憾的。专注当下,展望未来才是正经事。我就告诉自己,那些“文”里的“毒”,得清干净。
  • 焚文和焚书坑儒是一回事吗?区分这两个概念看懂焚文历史。

这么一通“焚”下来,效果咋样?

最直接的感受就是,轻松了。脑袋里不再是乱麻一团,思路清晰了不少。以前总觉得被一堆“未完成”“待完善”的东西追着跑,现在感觉卸下了好几个G的包袱。而且因为清除了很多“沉没成本”,反而更有勇气去尝试新的东西,不再被过去的经验束缚。比如以前总觉得某个领域自己不行,因为相关的旧笔记里全是失败记录,现在把那些玩意儿清了,反而敢从头学起了。

这“焚文”在我这儿,不是什么破坏文化,就是一种个人整理和再出发的小技巧。大家要是有类似的困扰,觉得被过去的文字、想法给绊住了脚,不妨也试试,给自己的思想和空间都来个大扫除。有时候,扔掉一些东西,才能得到更多。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4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