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伙儿晚上今天得空,跟大家唠唠我最近琢磨的一件事儿——横滨地图。可能听着挺普通的,不就是个地名嘛地图谁没见过。但对我来说,这回琢磨横滨地图,还真有点不一样的心得。
事情是这么开始的。我,最近对横滨这个城市挺感兴趣的,不单单是那些个旅游景点,更想了解了解这城市的整体布局,各个区都是干啥的,港口、工业区、居民区都怎么分布的。光看网上那些介绍,总觉得隔着一层。
第一步,我就先上网搜呗。 你知道的,现在电子地图方便,一搜“横滨地图”,哗出来一大堆。有那种标着中日双语的,还有那种号称高清卫星图的。一开始我还挺兴奋,觉得这下能把横滨看个底儿掉了。
结果,我发现这些现成的地图,各有各的侧重点。 有的,商业气息太浓,一点开全是酒店、商场的推荐,把真正的地理信息都给盖住了。有的,倒是简洁,但又太简单了,就几条主要大路,放大看细节又不够。还有那个卫星图,看着是挺直观,整个城市跟沙盘似的摆在眼前,但你要想具体到某条小街道,或者某个区域的具体功能,还是有点费劲,有时候看得眼晕。
我就寻思,不能光靠这些“成品”。 我得自己动手“整合”一下。于是我开始有意识地收集不同来源的地图信息。比如,我先找了一份相对清晰的行政区划图,把横滨有几个区,比如中区、西区、港北区这些,它们的大概边界先在脑子里画出来。这一步挺重要的,先搭个骨架。
然后,我就开始往这个骨架里填肉。 我会特意去找那种能显示地形起伏的地图,看看哪边靠山,哪边临海。横滨嘛大家都知道是个港口城市,所以港口区域的分布是我的重点。我把几个主要的码头,比如山下码头、大黑码头这些,在地图上一个个点出来,看看它们和市中心、工业区的关系。
我还特别关注了交通网络。 铁路、地铁、主要公路,这些是怎么串联起整个城市的。我发现,把这些交通线在地图上描出来,整个城市的脉络就清晰多了。哪些区域是交通枢纽,哪些区域相对偏僻,一眼就能看个大概。
这中间也遇到点小麻烦。比如,有些老地图上的地名,跟现在可能有点出入,或者有些区域经过改造,功能也变了。这时候就得结合着最新的卫星图,还有一些本地的生活资讯,综合判断一下。
我还尝试把一些有名的地标建筑,比如横滨地标塔、中华街、红砖仓库这些,在地图上标记出来。 这样一来,不仅有了地理概念,还有了空间上的参照物。想象自己站在某个点,能看到什么,去另一个点大概要怎么走,这种感觉就慢慢出来了。
一步,也谈不上什么“实现”,更像是一种“内化”。 我把这些搜集来的、分析过的信息,在脑子里过一遍,就像在拼一幅巨大的拼图。虽然我没真的亲手画一张纸质地图出来,但通过这么一番折腾,横滨这个城市在我脑海里的印象,从一个模糊的名字,变成了一个有轮廓、有细节、有不同功能分区的立体影像。
现在再看横滨的地图,或者提到横滨的某个地方,我脑子里就能自动关联到它大概在哪个方位,周围是什么样的环境。这种感觉,比单纯看一张现成的地图要踏实得多。
今天分享这个《横滨地图》的实践,就是想说,有时候我们对一个事物的了解,不能只停留在表面。多动手,多琢磨,把信息掰开了揉碎了再重新组合,往往能得到更深刻的认识。我这就算是抛砖引玉,希望对大伙儿有点启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