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天的艺术,还是折腾的艺术?
都说,两个人在一起,最重要的就是沟通。网上那些文章,什么“寻找共同点”、“多提问”、“分享经历”,道理我都懂,可真到了自己身上,有时候就不是那么回事儿了。
就拿我和我家那口子来说。刚开始那会儿,有说不完的话,从天文地理聊到鸡毛蒜皮,好像有使不完的劲儿。可日子久了,尤其是我俩都忙起来之后,有时候下班回家,除了“吃了吗”、“今天累不累”,好像也挤不出几句新鲜话。不是说感情淡了,就是感觉,话题好像都聊得差不多了。
就爱瞎琢磨,也算是个行动派。我就想,不能这么温吞水下去,得主动搞点事情。光靠硬“找话题”,感觉特别刻意,跟完成任务似的,不舒坦。我就琢磨,是不是得整一个“共同参与的项目”出来,让我们俩能自然而然地多点交流,而不是为了说话而说话。
折腾出来的“共同语言”
一开始我想得挺美,说要不一起学个外语?或者一起去健身房打卡?后来发现,这些要么坚持不下来,要么就是各练各的,交流还是少。不行,得找个能天天互动,还能看见点儿成果,能一块儿操心的事儿。
你猜怎么着?我俩决定,一起从零开始,在阳台上开辟一小块地,种点香草和小番茄。别小看这点玩意儿,从翻土、育苗开始,学问大着。
- 第一步:准备与学习。 我俩分头行动,他负责研究土质、肥料,我负责看各种种植视频,了解不同植物的习性。光是讨论买什么种子,用什么盆,就在晚饭桌上掰扯了好几天。
- 第二步:动手开干。 周末我俩就跑去花鸟市场,买回来一堆工具、种子、营养土。撸起袖子又是搬土又是和泥,弄得俩人跟泥猴似的,但特起劲儿。播下种子那一刻,还挺有仪式感的。
- 第三步:日常的期待与照料。 从那以后,每天早上起来,我俩都会先去阳台瞅瞅。你看那个小芽是不是又长高了一点?今天这叶子颜色怎么有点不对?要不要多浇点水?这些都成了我们最新的日常。
过程里也不是一帆风顺。有一次,好不容易长出来的小番茄苗,一夜之间被虫子啃得不像样,我俩心疼得不行,赶紧上网查怎么办,又是喷辣椒水又是手动捉虫,忙活了好一阵。还有一次,因为浇水问题,差点把几棵罗勒给淹死,互相还小小地埋怨了对方几句。
结果?小番茄是结了几个,虽然不大,但自己种的,吃起来就是甜。香草也长得郁郁葱葱,偶尔做饭还能揪几片叶子。但这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通过一起折腾这片小菜园,我俩之间好像一下子多了好多说不完的话。不再是那种“今天有什么新闻”的干巴巴对话,而是充满了“你看那个芽!”“明天得施肥了!”这种鲜活的内容。
我们会一起分享种植的心得,一起为新长出的一个小果子高兴,也会一起为遇到的问题发愁然后想办法。这种感觉,比之前刻意找话题聊天要自然和深入多了。我们聊的不仅仅是植物,更多的是在照顾植物过程中的想法、感受和协作。
有时候“你和另一个人”想要更融洽,可能缺的不是没话说,而是缺少点能让你们俩都投入进去,一起“折腾”的事儿。这么一折腾,话匣子不就自然打开了嘛感情不也就在这点点滴滴的共同经历里越来越厚实了。
我现在已经在盘算着,等这波香草收完了,下次整个更难的,比如挑战一下自己在家发豆芽,或者一起学做个复杂的木工活儿。反正,关键就是要一起“玩儿”起来,在共同的忙碌和分享里,找到属于“你和TA”的独特乐趣。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