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跟大家唠唠“gaiden”这个词儿,不是要掉书袋,就是结合我自个儿最近瞎折腾的一些事儿,聊聊体会。
我对这“外传”俩字儿,没啥特别感觉。不就跟咱看小说、追剧差不多嘛正传看完了,意犹未尽,制作方就搞点番外、前传、后传啥的,补充补充世界观,或者讲讲某个配角的故事。有时候,这些“外传”还真挺精彩,甚至比正传还吸引人,让人觉得,原来这个角落里还有这么多事儿!
我自个儿琢磨这事儿,发现我这工作或者说平时的瞎捣鼓,也有点儿“外传”那意思。
我的“正传”与“外传”初体验
大伙儿都知道,我平时主要精力都扑在A项目上,这A项目就是我的“正传”,投入了老大劲儿,熬了不少夜,头发都感觉少了点儿。每天琢磨的就是怎么把A项目搞怎么推进,怎么解决那些头疼的问题。这就像是故事的主线,必须得走下去,也必须得走
可就在忙活这“正传”的当口,我顺手也鼓捣了点儿别的东西,就叫它B计划。这B计划,一开始真没当回事儿,纯粹是兴趣,或者说,是给“正传”A项目打辅助的。比如说,A项目里需要一个特定的小工具来提高点效率,市面上找不着合适的,或者太贵,我就寻思,自个儿能不能简单做一个?
于是乎,我的“外传”B计划就这么开始了。
第一步:摸索阶段
我先是上网查资料,看人家是怎么做的。这块儿我以前接触不多,算是从零开始。找了几个教程,跟着学,代码敲得那叫一个磕磕绊絆。有时候一个小小的问题能卡我大半天,饭都吃不香。第二步:动手实践
理论学了点皮毛,就开始上手。搭环境、写代码、调试……豁,bug满天飞!那段时间,我感觉自己不是在写代码,就是在找bug的路上。经常是“正传”A项目那边忙完了,夜深人静了,我才开始捣鼓我的“外传”B计划。困是真困,但解决一个小问题之后那种兴奋劲儿,也挺上头。第三步:初见雏形
就这么一点点磨,那个小工具居然也慢慢成型了。虽然简陋,功能也简单,但确实能解决A项目里的一些痛点。当时心里那个美滋滋,觉得自个儿还挺能耐,哈哈!
“外传”的意外发展
本来,这B计划,也就是这个小工具,做出来能用就行了,没指望它能干啥大事儿。可事情的发展,往往就这么出人意料。
有一次,A项目的合作方来我们这儿交流,无意中看到了我用这个小工具处理数据,他们眼睛都亮了,说:“老哥,你这个东西有点意思!我们那边也有类似的需求,一直没找到好办法。”
我当时也就是客气客气,说:“瞎鼓捣的,瞎鼓捣的。”
没想到,过了几天,他们还真就正式联系我,问我能不能把这个小工具给他们也用用,甚至愿意出点费用。我一听,这感情“外传”居然还能创收?
于是我又对B计划进行了升级:
完善功能: 根据他们的需求,我又给小工具加了几个新功能,优化了一下用户界面,让它看起来更“正规”一点。
文档编写: 为了让人家能用明白,我还硬着头皮写了个简单的使用说明。这玩意儿比写代码还费劲,哈哈。
小范围推广: 后来我又把这个小工具分享给了几个有类似需求的朋友,他们用了也都说慢慢的,这个原本只是A项目“副产品”的B计划,居然有了自己的一片小天地。
“外传”给我的启示
现在回过头看,这B计划的整个过程,真的就像一个“外传”故事。它不是我最初规划的主线,却在不经意间发展壮大,甚至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和认可。
这让我觉得,有时候我们太专注于所谓的“正传”,可能会忽略掉身边一些“支线”的价值。这些“支线”或者“外传”,可能源于一个偶然的念头,一个为了解决“正传”问题的辅助手段,或者仅仅是一个小小的兴趣点。
但谁又能说得准?
也许某一天,这个不起眼的“外传”,就能给你打开一扇新的大门,让你看到不一样的风景。就像很多游戏的外传一样,虽然体量可能没正传大,但它丰富了整个世界,甚至在某些方面比正传更有独特的魅力。
我现在的想法是,在努力推进“正传”的也不妨多关注一下那些可能萌芽的“外传”。给它们一点时间和精力,说不定它们就能在某个时刻,给你一个大大的惊喜。这大概就是我从这回“gaiden”实践中,悟到的一点小道理。瞎琢磨,瞎折腾,生活不就是这样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