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对咱们老祖宗的星宿图这玩意儿,是越琢磨越有意思。以前总听人说,但具体是怎么看,一直模模糊糊的。特别是孩子们张口闭口都是啥啥星座的,咱们自己的东西反而知道的少。就有点犟,觉得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总得弄明白点儿。
起心动念,源于好奇
就是单纯的好奇。总听评书里说什么“东方青龙、西方白虎”的,觉得特神秘,特威风。后来偶然看到一些资料,说这二十八星宿不光是认星星,还能定季节、辨方向,这可比我想的复杂多了,也实用多了。我就想,能不能自己也整个明白,不求精通,起码别再当个睁眼瞎。
着手准备,翻箱倒柜
说干就干。我这人动手能力还行,就寻思着,光看书不行,得自己画一个,或者做个啥模型出来,这样印象才深。我先是把家里能找到的相关书籍都翻了出来,什么《周易》,一些讲古代天文的科普小册子,还有网上搜罗的一些图文资料(没链接,就是看看图,记记名字)。关键是把那二十八个星宿的名字先给认全了,什么角、亢、氐、房、心、尾、箕,一开始念着都拗口。
然后就是准备工具了。我想着先画个草图,就找了:
- 一大张白纸,那种工程图纸的背面,够大。
- 铅笔、橡皮,方便修改。
- 彩色笔,想着把四象用不同颜色区分开,直观。
- 圆规、直尺,保证画出来的东西别太离谱。
动手实践,边学边画
我先把那张大白纸铺开。根据我查到的资料,二十八宿是环绕天球赤道分布的。我就先用圆规在纸的中央画了个大圈,代表天球或者说我们能看到的星空范围。
就是划分区域了。最重要的就是“四象”,也就是青龙、朱雀、白虎、玄武。它们分别代表东、南、西、北四个方位。我就把大圆圈大致分成了四等份。
东方是青龙,我就把那一片区域用绿色彩笔勾了边。然后把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这七个名字,工工整整地写在绿色区域里。每个星宿我还特意查了下它大概的形状特征,虽然没法画得特别准,但尽量示意了一下,比如心宿,就是那个大火星,特别亮,我就用红笔重点标了一下。
南方是朱雀,用红色彩笔。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也一一对应写上。
西方是白虎,用白色(白纸就是白的,我就用黑色笔描了边,显得突出点)。西方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也给它安排得明明白白。
是北方玄武,用黑色或者深蓝色。北方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也都写了上去。
在画的过程中,我发现一个事儿,就是古人真的很聪明。他们把这些星星组合起来,不光是为了好看,更是为了实用。比如通过观察某个星宿在黄昏时出现在什么位置,就能判断出大概是什么季节了。这比看天气预报可早多了,也牛多了。
琢磨细节,力求准确
画完了大概的框架,我就开始琢磨细节。比如每个星宿包含的星数不一样,有的多有的少。我还特意去查了每个星宿的度数,就是它们在天球上占据的宽度。这个太专业了,我没法精确画出来,但心里有个数,知道它们不是平均分配的。
还有就是“距星”和“连接方式”,每个星宿里都有一颗比较亮的作为标志,其他的星星通过想象的线条连接起来。我试着画了几个简单的,比如北斗七星(它属于斗宿的一部分,但也是个很重要的星群),那个勺子形状就比较好画。
我还注意到,我们常说的“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是古人面向南方观察天空时确定的方位。这个也帮助我理解了为什么东方青龙在左边。
成果展示与感悟
整张图画完,虽然歪歪扭扭,颜色也涂得不咋均匀,但看着自己亲手弄出来的这个“星宿图”,心里还挺得劲的。感觉对老祖宗的智慧又多了几分敬佩。
我把这张图贴在了书房的墙上。有时候我家孩子问起来,我就能指着图,给他讲讲这是青龙,那是白虎,哪个星星代表虽然他还小,不一定能全明白,但起码让他知道,除了奥特曼和变形金刚,咱们中国也有自己的“宇宙英雄联盟”,哈哈!
这回实践,最大的收获就是把书本上的死的知识,通过动手变成了自己脑子里的活的理解。这感觉,比单纯看几篇文章、几本书,要深刻得多。下次我还想试试看能不能把每个星宿的代表神像也画上去,那就更完整了。实践无止境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