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跟大家唠唠我最近瞎琢磨的一个事儿,我管它叫“贵族院”实践。不是说我真跑去建了个啥大院子,那咱也没那条件不是?主要是一种概念上的琢磨和尝试,挺有意思的,分享给大伙儿听听。
起因:闲出来的“幺蛾子”
事情得从前段时间说起。那阵子在家待着,有点闲,就喜欢在网上瞎看。看着看着,就看到了不少介绍国内外那些特气派的院子、庄园啥的。什么咱们国内的王家大院、乔家大院,那叫一个宏伟,层层叠叠,走进去跟迷宫似的。还有什么西藏的帕拉庄园,虽然风格不一样,但那股子历史的厚重感,也是扑面而来。
然后我又搜了搜国外的,比如法国的凡尔赛宫,那简直就是金碧辉煌的代名词。还有些资料提到瑞士的一些啥艾格隆学院之类的,虽然是学校,但看那环境,那建筑,也透着一股子“贵气”。我就寻思,这些所谓的“贵族院”,到底“贵”在哪?是建筑本身,还是里头住的人,或者是那种氛围和文化?
动手:纸上“搭建”我的院
光想没意思,我就开始动手了。是纸上谈兵的“动手”。我找了些白纸,拿了根铅笔,就开始瞎画。我想象着,如果我要设计一个“贵族院”,它应该是个什么样子。
第一步,我先确定风格。 我寻思着,不能完全照搬古代的,也没法弄西洋的,就想搞个中西结合,但又偏传统一点的。我特别喜欢那种有高墙围起来的感觉,给人一种神秘感和安全感,这点跟咱古代的院子有点像。
第二步,我开始规划布局。 我琢磨着,一个“贵族院”,肯定不能小家子气。得有主有次,有开有合。我先画了个大概的轮廓,然后开始往里头填东西:
- 入口: 我设计了一个不算太张扬但又足够庄重的大门,门口放俩石狮子那是必须的,哈哈。
- 前院: 进门不能直接就看到主屋,得有个过渡。我规划了一个比较开阔的前院,可以做点水景,种点松柏啥的,显得大气。
- 主厅: 这是核心区域,得高大宽敞,用来会客或者家族议事。我特意给它设计了比较高的台基,显得有气势。
- 内院/生活区: 主厅后面,我规划了好几个小院子,用回廊连起来,每个小院子都有自己的主题,比如书房配个小竹林,卧室旁边弄个小花园。我觉得这样既保证了私密性,又各有情趣。
- 功能区: 我还琢磨着,得有下人房、厨房、马厩(虽然现在用不上了,但意思得到位)、库房这些。这些我就安排在院子的边边角角,不影响主体。
第三步,抠细节。 这是最磨人的。比如窗户的样式,我翻来覆去地想,是用传统的格子窗,还是加点现代元素。屋顶的样式,是用硬山顶还是歇山顶,那飞檐翘角的弧度怎么弄才好看。还有院子里的铺地,是用青砖,还是石板,怎么铺才能既好看又防滑。我甚至还考虑了排水系统,虽然只是在图上画几条线,但也得像那么回事儿。
琢磨:过程比结果有意思
就这么瞎画、瞎琢磨,折腾了好几天。有时候画得不满意,就揉了重新画。有时候一个细节卡住了,就放一边,出去溜达一圈,或者看看那些真正的大院的照片找找灵感。我发现,这个过程特别锻炼人的耐心和想象力。
你别说,虽然只是几张不成样子的草图,跟我最初想的“贵族院”可能还差得远,但这个“搭建”的过程,让我对空间、对建筑、甚至对以前那些大户人家的生活方式都有了点新的理解。
比如,我以前看那些大院,就觉得真大、真气派。但自己一上手画,就发现,那不仅仅是大,里头全是学问。哪是待客的,哪是自家人住的,哪里需要采光,哪里需要通风,哪里需要显得威严,哪里需要营造温馨,都得考虑到。这可比单纯看照片有意思多了。
收尾:一次有趣的“纸上实践”
现在这几张草图还放在我桌子上。虽然谈不上是什么成果,但对我来说,这是一次挺有趣的“纸上实践”。通过这种方式,我好像也“拥有”了一个自己想象中的“贵族院”。
我觉得,有时候重要的不是真做出个啥惊天动地的东西,而是那个过程,那个自己动手、动脑去琢磨、去创造的过程。哪怕只是画画图纸,也是一种挺好的放松和学习方式。不知道大伙儿有没有过类似这种瞎琢磨的经历?欢迎留言交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