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儿个咱聊聊高中生选科这事儿。可不是小事儿,我跟你们说,这玩意儿关系到孩子以后大学学甚至将来吃饭的家伙事儿。前段时间,我那大侄子就为了这选科的事儿,愁眉苦脸的,饭都吃不香。他爹妈也跟着团团转,跑来问我,说我“经验丰富”,让我给出出主意。
摸清家底,兴趣特长是关键
我先把大侄子叫过来,坐下好好聊。我没直接跟他说你该选啥不该选那不成了瞎指挥嘛我先问他:“你小子,各门功课里头,你自个儿觉得学哪个最带劲?哪个学起来不费劲,甚至还挺乐呵的?” 这很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嘛硬逼着学不喜欢的,那能学好才怪。
他一开始还支支吾吾的,说感觉都差不多。我就让他回忆,平时做哪科作业最快,考试前复习哪科心里最有底。这么一引导,他慢慢就有点感觉了,说物理的一些实验挺好玩,历史故事也爱听,化学公式背得头大,政治条条框框有点晕。
你看,这不就有点方向了嘛我跟他说,别管别人怎么说,也别光看哪科老师长得好看(开个玩笑),关键是你自己对这科有没有“电”,学起来有没有那个“冲劲儿”。
眼光放长远,瞅瞅未来想干啥
弄明白了兴趣点和大概的擅长科目,下一步我就问他:“以后大概想干点有没有一丁点儿想法?” 这会儿他还是一脸懵,说没想那么远。我说没关系,咱不要求你现在就定死,但总得有个模糊的方向?比如,是喜欢跟机器打交道,还是喜欢跟人打交道?是想坐办公室,还是想跑外头?
我就给他举例子,我说你看你三叔是医生,整天跟瓶瓶罐罐打交道,救死扶伤,那他当年肯定得选生物化学这些。你看隔壁王阿姨是律师,能说会道,那她肯定得学文科的那些。这么一说,他就开始琢磨了。
他想了半天,说对电脑编程啥的好像有点兴趣,也觉得地理课上讲的那些山川河流挺有意思。这又是一个参考点。
研究政策,专业要求得看清
有了兴趣和一点点未来方向感,接下来就是硬骨头了——研究各个大学的专业对选科有啥具体要求。这玩意儿可不能马虎。我让他自己上网去查,也帮他找了不少资料。现在都是“3+1+2”或者“3+3”的模式,不同的组合能报的专业差远了。
我跟他说:“你看,比如你想学医,那‘物理+化学+生物’这个组合基本上是通杀,大部分医学院都认。你要是想学计算机,那物理基本是必选的。你要是想学法律、新闻这些,那历史、政治可能就更对口一些。”
我还特意强调,国家的一些发展大方向也得稍微了解下。比如现在国家重视高科技、新能源这些,那相关的理工科专业,将来就业可能机会就多点。这也不是绝对的,热门专业也可能毕业时就冷下来了,所以还是得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综合考量,排列组合出方案
把这些信息都摊开来,我让他自己先做排除法和连线题。哪些科目是他比较有兴趣也还算擅长的,圈出来。然后看这些科目组合起来,能对应哪些他稍微有点感觉的专业方向。
我们一块儿分析了好几种组合:
- 物理 + 化学 + 地理:这个组合,理科和地理结合,能报的工科、理科专业面挺广,地理也能兼顾一些区域规划啥的。
- 物理 + 生物 + 地理:这个也不错,避开了他头疼的化学,生物和地理结合,对农林、环境、甚至部分医学方向也有用。
- 历史 + 地理 + 生物:这个组合有点“文理兼修”的意思,但他对生物的兴趣似乎不如物理,所以这个先放放。
过程中,我还提醒他,选科不光是为了考大学,也是为了在高考中尽可能拿高分。除了必选的科目(比如物理或历史二选一),剩下的科目也要考虑自己的提分潜力。别为了个热门专业,硬选自己不擅长的,结果总分上不去,白搭。
拍板,心态放平往前冲
来来回回琢磨了好几天,他定了“物理+化学+地理”这个组合。物理是他有点兴趣的,化学虽然头大,但为了以后专业选择面广,他决定努努力拼一把,地理是他相对轻松的科目,可以平衡一下学习压力。
我跟他说,选定了就别轻易变了,也别老跟别人比来比去,搞得自己心慌。接下来就是一门心思好好学,把选的这几门功课给啃下来。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自己努力了,学啥都能有出息。
这事儿就算告一段落了。选科这事儿,真没有绝对的对错,关键是孩子自己想明白,家长帮着分析清楚利弊,剩下的就交给努力和时间了。希望我这点儿实践经验,能给其他家长和同学们提个醒儿。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