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我最近瞎琢磨这“上古神魔”的玩意儿,纯属是闲的。就是看些个小说、玩点游戏,里头动不动就蹦出个什么天帝、魔尊、上古大神的,听着挺唬人。我就寻思,这帮大佬到底是个啥来路?谁管谁?有没有个谱儿?
一头扎进故纸堆
得,说干就干。我这人就这点好奇心上来了,不弄个明白就浑身不得劲。我寻思这不就跟公司查组织架构似的嘛简单!结果一上来就给我干蒙了。我先摸着的就是那本特有名的《山海经》。好家伙,翻开一看,各种奇形怪状的玩意儿,有鼻子有眼的,还有地图。可要说谁是谁的上司,谁是谁的下属,它不跟你明说!就跟看一本没头没尾的流水账似的,看得我眼花缭乱。
我不信邪,想着《山海经》可能太“原生”了,我得找点后人梳理过的。于是乎,我又去翻了些个讲中国神话的书。你别说,还真有那么些个学者,比如姓袁的那位老先生,一辈子就研究这个,写了不少大部头的书,试图把这些神仙鬼怪给捋清楚。我想这下总该有章法了?
越理越乱的“神仙宇宙”
结果?越看我这脑袋瓜子越疼。怎么说,就感觉这上古神魔的世界,它不是一个统一规划的“小区”,倒像是个自发形成的“城中村”,各路神仙妖魔鬼怪,你方唱罢我登场,版本多得要命。
- 体系林立:一会儿是昆仑山体系,一会儿又是泰山府君,还有什么天庭玉帝,感觉就跟好几个公司抢地盘似的,谁也不服谁。
- 神职重叠:管风的有好几个,管雨的也不少,甚至连创世的说法都不止一个。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补天,听着都厉害,但他们之间啥关系?有时候书里提一嘴,有时候干脆各说各的。
- 关系混乱:这个神是那个神的爹,转到另一本书里,可能辈分就变了,甚至成了仇家。我这脑子里努力想给他们画个关系图谱,画着画着就成了一团乱麻,根本没法往下画。
我琢磨着,这玩意儿咋就这么乱?后来看到有说法,就像鲁迅先生他们总结的,这些神话故事,很多都是“中国本信巫”,然后什么神仙之说也来了,后来佛教也传进来了,各种文化你掺和一点我掺和一点,时间一长,可不就成了现在这样的大杂烩嘛民间的口耳相传,文人的添油加醋,教徒们的各自解读,一层叠一层,就成了咱们看到的模样。
我的实践心得:别较真,感受就完事了
折腾了半天,我算是明白了。想给上古神魔弄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员工手册”或者“组织架构图”,那基本上是白费劲。这玩意儿的魅力,可能恰恰就在于它的庞杂、它的神秘、它的多种可能性。
所以我的实践经验就是:
- 放弃“大一统”的执念:别想着非要找到一个唯一的、标准的答案。本来就不是一个“作者”写出来的东西。
- 品味故事本身:每个神话故事,不管是盘古开天、女娲造人还是夸父逐日,都有它自己的精彩之处。咱就当听故事,感受那种原始的想象力和生命力。
- 了解其文化背景:稍微了解一下这些神话产生的年代和文化背景,能帮助理解为啥会有这样的故事。
我再看到什么上古神魔,心里就有数了。不再纠结于他们到底归哪个“部门”管,而是更多地去欣赏这些故事背后,咱们老祖宗那汪洋恣肆的想象力。这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传承,挺有意思的。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