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胜利11人》实践之路
想跟大家伙儿聊聊我当年捣鼓《胜利11人》那点事儿。这游戏,那可是我年轻时候的一段美好回忆。虽然现在新游戏五花八门的,但它在我心里头,那地位,杠杠的!说白了,就是上手快,还特能让人钻进去。
刚开始接触这游戏,我也就是瞎玩,哪个球员看着顺眼就往上堆,阵型什么的,基本随缘。结果?自然是输多赢少,被电脑虐得那叫一个惨。那时候我就琢磨,不行,这得有点章法。
摸索球员属性,这是第一步
我开始留心每个球员的数据,什么速度、射门、防守、传球,一项一项看。慢慢发现,这玩意儿门道深着。比如前锋,你光看射门数值高不行,速度慢了,好机会也抓不住;速度快了,身体对抗差,一挤就倒也没戏。中场,传球和组织是关键,还得有点防守能力。后卫就更不用说了,抢断、头球、站位,都得过硬。守门员?那就是一道闸,反应快、扑救范围大才是王道。
合理配置阵容,开始有点意思了
了解了球员的七七八八,我就开始尝试不同的阵容搭配。我特喜欢那种全攻型打法,恨不得场上堆七八个前锋。结果可想而知,后防空虚,被人打反击一打一个准。后来学乖了,开始注重攻守平衡。
我当时常用的一个阵型,大概是这么个思路:
- 门将(GK):这个没啥说的,选个反应快、数值高的就对了,当年我记得有个什么“萧天放”之类的名字,虽然是戏说,但道理一样,得稳!
- 后卫线(DF):我一般用四个后卫。两个中后卫,一个负责上抢,身体得壮,头球要另一个拖后一点,负责补位,速度不能太慢。两个边后卫,能上能下最进攻时能插上助攻,防守时能及时回防。
- 中场(MF):这是球队的腰。我喜欢在中路放一个防守型中场,主要任务就是扫荡、拦截,给后防线提供保护。然后在他前面,放两个能组织、能传球的,一个偏进攻,一个偏组织策应。有时候也会尝试菱形站位,加强中路的渗透。
- 前锋线(FW):我一般用两个前锋。一个站桩式的中锋,头球能做球,射门准;另一个是速度型前锋,能突破,能扯动防线。当年像什么阿kun、范佩西这种,都是我口水的目标。
实践出真知,不断调整
光纸上谈兵不行,还得拿到比赛里去练。每打完一场,不管输赢,我都会琢磨一下,哪个位置表现不是球员能力问题,还是战术安排不当?比如,我发现中场组织不力,那可能就是前腰这个点选的人不对,或者他跟前锋的配合没打出来。又或者,边路老是被打穿,那是不是边后卫助攻上去回不来,需要调整他的进攻参与度,或者干脆换个防守更好的。
我记得有段时间,特沉迷研究不同阵型的克制关系。比如对方用双边锋冲击我的边路,我可能就会把边后卫的策略调得更保守,或者在中场增加协防的人手。如果对方中路防守密集,我就会多尝试边路传中,或者让中场球员多来点远射。
胜利的喜悦,源于点滴积累
就这么一点点试,一点点改,从一开始的菜鸟,慢慢也能跟高难度的电脑掰掰手腕了。那会儿最开心的,就是用自己精心调教出来的队伍,打出一场漂亮的胜仗。那种成就感,真不是盖的!尤其是有时候,某个球员明明数值一般,但在我的战术体系里发挥了奇效,那种“慧眼识珠”的感觉,甭提多美了。
说起来,这捣鼓《胜利11人》的过程,也挺像咱们平时做其他事儿。一开始可能不懂,会碰壁,但只要肯花心思去研究,去尝试,去总能找到门道,把事情给办明白。这可能就是这游戏除了娱乐之外,带给我的一点小启发。
嗨,一不小心就啰嗦了这么多。这就是我当年玩《胜利11人》的一点实践记录,希望能给同样喜欢这款游戏,或者喜欢琢磨事儿的朋友们一点点小小的参考。大家有啥好经验,也欢迎交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