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们姐们,今天得跟大家唠唠我最近瞎折腾的一个事儿,管它叫“游骑兵”实践。这名儿听着挺唬人,跟我这儿没啥特种部队的事儿,纯粹是自个儿给一项挺棘手的任务起了个代号,觉得这么叫有那么点破釜沉舟、勇往直前的意思。
起因: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事情是这么开始的。我们手头积压了一个项目,也不是说多复杂,但就是那种“历史遗留问题”特别多,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玩意儿。好几个月了,进度一直磨磨蹭蹭,大家伙儿都有点泄气。领导看这样不行,就说得想个办法,来个“攻坚克难”。我当时一拍大腿,说这不就得像“游骑兵”那样,小股精锐,快速突击,直捣黄龙嘛
我的“游骑兵”小队组建与初步规划
我不是真去拉队伍,主要是我自个儿,加上偶尔能拉过来帮个小忙的俩同事。我把这事儿当成了一次“游骑兵行动”。
第一步,摸清底细。我花了差不多三天时间,把这个项目的来龙去脉、所有相关的文档(能找到的都翻出来了)、之前的邮件、会议记录,甚至是代码(虽然我看得半懂不懂),都过了一遍。就像侦察兵一样,先把地形、敌人火力点(也就是项目的难点和坑)给摸清楚。
第二步,确定突破口。说白了,就是找最关键、最能撬动全局的那个点。我发现核心问题在于几个关键数据的流转不畅,还有就是流程上有些环节太冗余。我寻思着,就从这儿下手,先啃硬骨头。
第三步,轻装上阵。以前搞这项目,总是想着面面俱到,结果啥也没弄这回我学乖了,跟“游骑兵”似的,不带重装备,就带必要的“武器弹药”。意思就是,把目标定小点,一次就解决一两个关键问题,不贪多。那些细枝末节的,优先级往后放。
执行过程:摸爬滚打
接下来就是具体的干活儿了。这过程可真是“游骑兵”本色出演了,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挑战。
- 集中火力:我给自己定了死规矩,每天上午必须全力扑在这个“游骑兵任务”上,关掉所有不相关的通知,谁找我聊别的我都说下午再说。
- 快速试错:有些地方拿不准,以前可能会开会讨论半天。这回我直接就上手试,搞个小方案,快速验证一下行不行。不行就马上换思路,有点像游击战,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灵活机动。
- 积极沟通(但不是瞎扯淡):遇到实在搞不定的,或者需要其他人配合的,我就直接找到相关的人,三言两语把问题说清楚,需要对方干期望啥时候有结果。不搞那些虚头巴脑的客套。
- 记录与复盘:每天下班前,我会花个十几二十分钟,简单记一下今天干了遇到了啥问题,明天打算怎么干。周末,就稍微系统地回顾一下这一周的进展和不足。这就像“游骑兵”每次行动回来都要总结经验教训一样。
中间也碰了不少钉子。比如,有个数据接口,我以为改起来很简单,结果一动,发现牵扯到好几个下游模块,差点儿捅了马蜂窝。当时真有点想放弃,但一想到“游骑兵”那股劲儿,硬是熬了两个通宵,查资料、请教高人,总算给捋顺了。
成果与感悟:原来我也能当“游骑兵”
这么折腾了差不多小一个月,你猜怎么着?那块难啃的硬骨头,居然真被我给啃下来了!项目最核心的几个瓶颈被打通了,后续的工作一下子就顺畅多了。虽然离整个项目彻底搞定还有距离,但至少看到了曙光,大家伙儿的士气也上来了。
这回“游骑兵”实践,给我的感触挺深的。
第一,专注太重要了。以前总觉得多线程工作效率高,都是骗自己的。真正沉下心来,集中精力搞一件事,那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第二,目标要明确,但行动要灵活。大方向不能错,但具体怎么走,得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不能一条道走到黑。
第三,别怕犯错,就怕不行动。很多时候,我们是被困难给吓住了,总想着万无一失才动手,结果黄花菜都凉了。动手了,错了再改,总比干等着强。
说到底,这“游骑兵”精神,不就是一种敢于担当、勇于突破、不畏艰难的工作态度嘛以后再遇到啥难事儿,我估计还会祭出我的“游骑兵”模式。感觉还挺好使!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