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儿个就跟大家伙儿聊聊我捣鼓的这个“地炉”。
为啥想弄这么个玩意儿?
咱家那老房子,一到冬天就手脚冰凉的,空调,吹着燥得慌,电暖气又费电。我就琢磨着,以前老辈儿不都用那种土灶、火塘啥的嘛暖和还实用。正好院子里有块空地,寻思着整一个地炉,冬天能烤烤火,还能煮点东西,多舒坦。
开干!选址和挖坑
说干就干!动手能力还行。是选址,不能离屋子太远,不然取暖不方便;也不能太近,烟火气容易熏着屋子。选在了屋檐底下,靠近厨房窗户的一块空地,这样拿取东西也方便。
我看网上说有“凹”和“凸”两种,我选了“凹”的,就是下沉式的。感觉这样围坐着更有感觉,也安全点,不容易绊倒。
接着就是开挖。这可是个力气活!我先用石灰在地上画了个大概的方形,一米见方,感觉差不多够用了。然后抄起铁锹就开挖,计划挖个差不多五十公分深。挖出来的土,我先堆在一边,想着后面还能用上。
砌炉膛和炉壁
坑挖好了,就该砌炉膛了。我找了些之前剩下的红砖,还有些耐火砖(这个是特意去买的,想着炉膛里温度高)。
- 底部:先铺了一层碎石子,大概十公分厚,为了渗水和隔潮。然后又铺了一层沙子,找平。最上面,我用了耐火砖平铺,这样耐烧。
- 炉壁:就用红砖开始砌。我没啥专业技术,就尽量砌得整齐、结实点。砖与砖之间用水泥砂浆抹想着地炉边缘得高出地面一点点,大概十来公分,这样可以防止地面的水流进去,也方便坐。
砌到离地面差不多的时候,我特意留了个小小的通风口,想着烧柴火的时候能进点氧气,火能旺一些。这都是自己瞎琢磨的,也不知道对不对。
排烟是个问题
一开始我没太考虑排烟,想着露天的,烟应该能散掉。结果第一次试烧的时候,好家伙,烟雾缭绕的,稍微有点风就往屋里灌,呛得不行。这才意识到排烟的重要性。
后来改进了一下,在炉子的一侧,用几块砖头和铁皮简单搭了个小小的“烟囱”,不高,也就半米多点,但确实管用多了,大部分烟能顺着往上走。
完工和试用
前前后后折腾了好几天,这地炉总算是成型了。周围用挖出来的土稍微平整了一下,还铺了些捡来的石板,看着像模像样的。
第一次正式用,我特意捡了些干柴火,还买了点机制炭。点着火,看着火苗慢慢旺起来,一股热气就上来了。围着地炉坐下,身上暖烘烘的,那感觉,真不赖!
我还在地炉上面架了个旧的铁丝网,可以烤点红薯、土豆啥的。煮水就更方便了,放个铁架子,上面搁个水壶,一会儿水就开了。冬天的时候,一家人围着地炉,喝着热茶,吃着烤红薯,聊聊天,那滋味,比啥都强。
清理也还行,等火灭透了,把灰扒拉出来就行。就是烧柴的话,灰会多一点。
一点小经验
安全第一!旁边一定要备着水或者灭火器,特别是家里有小孩的话。还有就是,烧的时候别离人太久。
燃料的话,干透的木柴最烟少。炭火也行,更耐烧,温度也稳定。
这地炉虽然简陋,但实用性是真不错。冬天里,它就是我家最温暖的角落。自己动手做的,用着也特别有成就感!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