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伙儿晚上想跟大家伙儿聊聊我最近捣鼓的一个小实践,主题嘛就是大家标题里看到的——欧美美少女。不是说我干了啥别的,就是纯粹对这种风格的视觉呈现有点好奇,想自己动手试试能不能搞出点啥名堂来。
最初的摸索
我就是凭着一腔热情。脑子里想着,欧美美少女嘛不就是那种轮廓深邃点,金发碧眼的多一些,气质上可能更外放、自信一些的感觉?我就打开了咱常用的那个AI绘画工具,想着这还不简单,啪啪啪输几个关键词不就出来了。
结果?还真不是那么回事儿! 最开始出来的图,怎么说,有点一言难尽。要么就是五官比例奇奇怪怪,要么就是那种很刻板的网红脸,跟我想要的那种自然又带点独特韵味的感觉差远了。试了好几次,浪费了不少“算力”,出来的东西都不太对劲。
学习与调整阶段
后来我就琢磨,不能这么瞎搞,得找找门道。我就开始在网上搜罗人家那些大佬的作品,看他们是怎么描述的,用哪些关键词去引导AI。这一看,还真学到不少东西。
我发现,单纯说“欧美美少女”太笼统了。AI它理解不了这么抽象的概念。你得给它更具体的指令。比如:
- 面部特征: 我开始尝试加上“高鼻梁”、“深邃的眼窝”、“饱满的嘴唇”这些描述,甚至会指定一下瞳孔的颜色,比如“淡蓝色眼眸”或者“绿色眼睛”。
- 发型发色: “金色波浪长发”、“亚麻色微卷发”、“阳光下的棕色头发”,这些都比单纯的“金发”要具体得多。
- 光线与环境: 我发现光线对整体氛围影响特别大。所以我会加上“柔和的窗边光”、“夕阳余晖”、“街头自然光”之类的。环境嘛可以是“咖啡馆窗边”、“图书馆一角”、“春日公园”。
- 神态与气质: 这个是最难拿捏的。我尝试用“自信的微笑”、“沉思的眼神”、“略带慵懒的表情”、“充满活力的姿态”这些词去引导。有时候还会加上一些情绪词,比如“愉悦的”、“专注的”。
我把这些学到的东西,一个个组合起来,反复试验。比如,我先固定一个场景和光线,然后不断调整人物的面部特征和发型发色,看看哪种组合效果最有时候,一个词的微小变动,出来的效果就天差地别。
实践过程中的小发现
在这个过程中,我还发现一些小技巧。比如说,不要一次给AI塞太多复杂的指令。它可能会“顾此失彼”。我通常是先生成一个大概的轮廓和感觉,如果大方向对了,再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局部重绘”或者“细节优化”,逐步调整,直到满意为止。
还有就是,多看看真实的摄影作品和绘画作品,特别是那些你觉得风格很棒的。不是说要去模仿得一模一样,而是去感受那种氛围,学习人家是怎么构图、怎么用光、怎么捕捉人物神态的。这些都能给你很多灵感,让你在组织关键词的时候更有方向感。
我记得有一次,我想要一个在阳光下看书的女孩,带着点文艺气息。一开始怎么都不对,后来我把关键词调整成“午后阳光透过树叶洒在脸上,女孩专注阅读,嘴角微扬,亚麻色头发”,那感觉一下子就出来了!那种成就感,别提多棒了!
最终成果与总结
捣鼓了差不多一个星期,每天下班回来就搞一会儿。现在嘛总算是能生成一些自己看着还比较顺眼的“欧美美少女”图片了。虽然离那些专业大神还差得远,但对我自己来说,这个从零开始摸索,到逐渐掌握一点小窍门的过程,还是挺有意思的。
感觉就像是自己在当导演和摄影师,只不过演员和相机都是AI。通过不断地沟通(输入关键词),让它理解你的想法,最终呈现出你想要的效果。这个过程,充满了探索的乐趣。
行了,今天就先跟大家分享到这里。主要就是记录一下我这个小小的实践过程,希望能给同样对AI绘画感兴趣的朋友一点点启发。下次有啥好玩的,我再来跟大家叨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