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伙儿今天得空,跟大家唠唠我最近瞎折腾的一件事儿——弄了个地下避难所。别笑话我,这年头,谁知道明天跟意外哪个先来?就是爱瞎琢磨,总觉得手里有点准备,心里头能踏实点儿。
为啥突然想搞这个?
也不是突然。这几年,新闻里头净是些不太平的事儿,一会儿这儿地震,一会儿那儿洪水的,再加上国际上那些个破事儿,看得人心惶惶的。老婆孩子也跟着我一起瞎操心,有天老婆就念叨,说万一咱这儿也出点啥事,咱家也得有个能躲躲的地方?我一听,这话在理!以前总觉得这些离咱老百姓远着,但现在看看,还真不好说。
我也没太当回事儿,觉得哪有那么夸张。后来有一次,我们这儿附近有个化工厂,半夜里不知道啥玩意儿泄漏了,警报响了一宿,那味儿呛得人脑壳疼。虽然后来没出大事,但也把我给吓出一身冷汗。从那以后,我就下定决心,必须得弄个靠谱的地儿,真要有啥突发情况,起码能让家里人有个安全去处。
说干就干,开始折腾!
这玩意儿可不是拍脑袋就能干的。我先是在网上扒拉了好多资料,看了不少人家怎么弄的,有专业的,也有土法上马的。专业的太贵,咱也请不起那设计师。就想着在自家院子角落里,找块不碍事的地方,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嘛
第一步:选址和挖坑。
这可是个体力活。我挑了院子最角落,平时基本没人去的一块空地。画好线,就开始抡起铁锹挖!那段时间,我天天跟个土耗子似的,早上一睁眼就去挖,晚上累得腰都直不起来。好在咱这儿土质还行,没碰到太多大石头,不然更麻烦。大概挖了得有两米多深,长宽也估摸着够一家三四口人临时待几天了。
第二步:结构加固,这可是核心。
坑挖好了,就得考虑结构了。光是土坑肯定不行,万一塌了?我咬咬牙,买了钢筋和水泥。先在坑底和四周用钢筋编了网,然后找了几个老乡帮忙,一起和水泥、浇筑。这活儿真不是一个人能干的,那几天累得我胳膊都抬不起来。墙体和顶板都弄得挺厚实,心里想着,这玩意儿,一般的冲击应该能扛得住。
第三步:出入口和通风。
这避难所,总得有门?还得能透气。入口我设计得比较隐蔽,平时用一块厚木板加点伪装盖住,从外面看不大出来。为了透气,我预埋了两根通风管,一根进气,一根出气,都通到地面比较隐蔽的地方,管口也做了处理,防雨水也防小动物钻进去。
第四步:内部处理,防潮是关键。
等水泥干透了,就开始弄内部。地下这玩意儿,最怕的就是潮。墙面和地面我都刷了好几层防水涂料,又铺了层防潮垫。虽然不能保证百分百干燥,但起码能好不少。不然东西放里头没几天就得发霉。
物资储备,有备无患
硬件搞得差不多了,就该准备软件了——吃的喝的用的。我列了个单子:
- 吃的:压缩饼干、罐头(午餐肉、水果罐头啥的,保质期长的)、袋装方便面。
- 喝的:整箱的瓶装水,还有净水片,万一水不够还能净化点儿。
- 照明:手摇发电手电筒、普通手电筒、备用电池、蜡烛火柴。
- 药品:急救包是必须的,感冒药、止痛药、消炎药、纱布、碘伏啥的都备了点。
- 工具:多功能小刀、工兵铲、绳子。
- 收音机(能收短波的最好)、几件旧衣服、毯子、简易的卫生用品,我还弄了个密封桶当临时马桶,哈哈,没办法,特殊时期就得特殊对待。
这些东西都用密封箱装着,定期检查保质期,过期的就换掉。
总算弄得七七八八了
前前后后折腾了差不多小半年,总算是有了个模样。虽然简陋了点,但看着那个不起眼的入口,心里头确实踏实了不少。这玩意儿也不是说建成就完事儿了,后续还得定期进去检查检查,通通风,看看有没有啥问题,物资也得及时更新。
我为啥知道这些得一步步来?因为一开始我就想简单了,以为挖个坑埋个集装箱就行。结果一查,集装箱那玩意儿不处理埋地下锈得快,而且承重也是个问题。后来才一步步摸索到现在这样,全是实践出真知。
我就把这段经历分享给大家,也不是说鼓动大家都去挖洞,就是觉得,有备无患总归是好的。安全感这东西,有时候真是自己给自己的。希望这玩意儿永远也用不上,但万一真有点起码咱不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