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琢磨这事儿
那天刷手机看到《法医秦明》电影预告,好奇劲儿就上来了,这玩意儿原著小说挺火的,电影改得咋样?我平时就是个爱较真的主儿,专门追热点搞分享,这回果断定了个计划:从头啃原著,再看电影,非要理出区别来。
读原著小说
我先找哥们借了本电子书,搁床上窝着看。那小说写得贼细,秦明出场时是个闷葫芦法医,破案子全靠解剖尸体,人物心里那些弯弯绕绕,比电视剧情多几倍。我翻到半夜,眼都花了,但还是硬啃完前两章,用笔在本上画了不少重点。
关键主角的过去啥的,一堆回忆杀和碎碎念。我看得挠头,这得花时间消化,不是随便瞄两眼就能懂的。
跑去电影院刷片
周末我约朋友去影院,挑了张下午场。电影一开场就炸了:画面闪得飞快,秦明出场跟超级英雄似的,动作戏打打杀杀,剧情跳得太快。原著那些慢节奏解剖细节,直接被砍得只剩骨头渣子。我边看边嘀咕,这节奏赶着投胎?完事儿后,还跟朋友吐槽了几句,他笑我说你写记录就写呗,较真
动手做剧情对比
回家我就摊开本子摆桌上,左边贴原著笔记,右边贴电影票根。把两头的剧情从头捋,一章一截儿地比。
- 人物设定:电影把秦明改得像个耍帅的侦探,原著那苦逼法医味儿全没了。
- 案件处理:原著解剖过程磨蹭半天,电影啪两下搞定,根本不给破案细节。
- 情感线:小说里秦明和女主那点小心思,电影直接塞个快进告白,假得不行。
- 结局:原著是开放式,猜着好玩;电影硬塞个皆大欢喜,感觉太假了。
我拍桌板说,电影就是删减大师版,为了票房啥都敢砍。
总结出差异指南
整理完笔记,我算是明白了:电影急着讨好观众,能省则省;原著慢悠悠讲故事,更适合脑补党。我试着写了个简单规则:想看爽快动作选电影,爱琢磨细节就啃小说。这道理太通俗了,谁都懂。
过程中那点糗事
做这事儿我还闹了笑话。有天夜里读小说太投入,梦见自己当法医,吓醒了。老婆说我神经质,非催我睡。结果早上她问起对比结果,我讲得吐沫星子乱飞,她哈哈笑说:“你这博主动不动较真儿,改天别找骂。”我就想,分享就得实打实,哪怕花时间,比那些瞎编的强多了。
反正下次换个主题,我还得这么干,记录到手酸才踏实。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