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事儿挺逗的,我跟朋友聊三国演义,他张口就来个“诸葛晾”,把我给听懵了。直接给他纠正“人家叫诸葛亮(liàng)”,结果那小子还跟我杠,非说电视里都念“晾”。给我整得差点当场翻《现代汉语词典》拍他脸上!
我是这么动手查证的
回到家越想越憋屈,必须弄个明白。先扒拉出书架最底层那本《三国志》,嚯,陈寿原文写得清清楚楚:“诸葛亮字孔明”。这里头学问就大了——古人取字往往和本名有关系。立刻掏出手机查“亮”字释义:明也,光也。孔明?嚯,这不就是“特别明亮”的意思吗?俩字简直跟对联似的严丝合缝!
转手打开视频网站搜央视《三国演义》电视剧,唐国强老师中气十足念“诸—葛—亮—”,每个字都跟钉钉子似的砸进耳朵里。再看弹幕飘过一片“说晾的进来挨打”,差点没笑喷。
坑差点踩在阴沟里
本来以为板上钉钉了,谁知搜纪录片《三国秘境》时出了幺蛾子。有个专家侃侃而谈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字幕却打成“诸葛晾”!气得我差点把泡面汤泼屏幕上——连电视讲坛节目字幕组都能翻车,难怪我朋友会被带偏。
跑去查《汉字源流大字典》,看见“亮”字底下白纸黑字标着“liàng”,注音栏里躺着个声调小尾巴“`”,这才踏实关了网页。顺手把截图甩给那哥们,附带一句:“看见没?祖宗早给你标明白了,念错就是你脑子进水!”
血泪经验打包送你
- 别信字幕组的语文水平——他们可能忙着赶工饭都没吃
- 死磕名字里的字——古人玩文字游戏比咱们溜多了
- 字典要翻带声调符号的——拼音没标调等于没穿裤衩
现在谁再跟我扯“诸葛晾”,我直接把新华字典甩他脸上!这年头连小学生都知道念liàng,咱可不能当出土文物!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