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招确实管用,但不是你理解的那个管用法,容我细说。
背景
我在上家公司待了两年半,一直是颗勤恳螺丝钉,闷头干活那种。部门开会我缩墙角,领导问话我三句答完,业绩不上不下。直到前主管老张跟我抽烟时说了句:老弟,你这不行,太闷了,活儿没少干,领导眼睛都不往你身上落。
当时心里咯噔一下,琢磨着是该动动了。
看见那篇帖子
有天下班躺沙发上刷手机,看见那篇《该我上场了!职场中如何用?这招技巧助你脱颖而出获机会》,标题唬人,点进去更唬人。核心观点就俩:第一,关键会议别早到;第二,卡点推门,大声说句“该我上场了”,保证成全场焦点。
我寻思这不扯么?这操作放国产剧里都嫌夸张。但转念一想,我这种闷葫芦再不想招露脸,怕是要在养老岗退休了。
实践过程
第一步:选个良辰吉日
挑了个周五下午,部门项目复盘会。这会议重要但不算顶格,大佬不多,直属领导老王主事。人齐也就二十来号,不至于太吓人。
第二步:算准时间
下午三点开会,我故意磨蹭。两点五十五分溜达到会议室门口,猫在楼道拐角盯着手机时间。手心冒汗是真冒汗。
第三步:“表演”时刻
三点零三分!听着里面老王咳嗽两声,大概是开场白结束准备讲话了。我心一横,咣当推开会议室门(劲儿使大了点)。里面刷刷刷二十几双眼睛盯着我,老王刚张嘴愣是定住了。
空气凝固了三秒。我头皮发麻,嘴比脑子快,嗓子有点劈叉地喊出来:“抱、抱歉各位!该我上场了!”说完直接僵在门口,挪不动腿。
你猜现场啥反应?有人噗呲笑出声赶紧捂嘴(是小李那混球),有人皱眉一脸“这货有病”(比如财务的老赵),更多的人表情直接是蒙圈。
老王回过神,语气不善:“上场?你这是迟到了!赶紧进来坐下!”我臊得脸发烫,低头溜边坐到最角落空位,全程没敢再抬脖子。
效果?呵
当场效果?负分滚粗。
- 散会后十分钟,同事群就炸了,全是模仿我那句“该我上场了”的表情包(没错,有人录小视频了!);
- 当天下午,我被老王单独叫去办公室“喝茶”。“小X,”他眼神复杂得像看珍稀动物,“心情不好可以沟通,压力大可以休假,但会议上……嗯……还是要严肃点。这回项目分析部分,你还得好好‘上场’准备?”
BUT!反转来了。
老王让我“好好准备”的分析报告,原本是下周随便讲讲糊弄过去的活儿。这回给我扣了个“该上场”的帽子,我反而不敢马虎了。周末熬俩通宵,查数据做图表抠细节,愣是整出一份比主报告还厚的PPT。
周一汇报,我顶着黑眼圈硬着头皮上。数据扎实、逻辑清晰,把项目潜在风险挖了个底朝天,还提了俩可行的预案。讲完会场安静了,老王眼镜滑到鼻尖都没顾上推。
会后老王又找我,这回态度一百八十度转弯:“干得不错!这份报告很有深度!下次跟总部的汇报,你来做数据支撑部分。”机会这不就来了?
经验总结(血泪版)
- 标题都是瞎扯淡:“该我上场了”这种台词,99.9%的职场用出来都是社死瞬间,除非你是周星驰。
- 骚操作有时是引子:虽然方式蠢,但那次拙劣“表演”反而把我的脸和名字强行塞给了领导,虽然是被动地塞。
- 关键还是硬货:那丢人现眼的举动后,我靠熬夜拼出来的报告才真正抓住了机会。没这硬实力垫底,我再喊十次“上场”也是小丑。
- 胆肥点有用:没这破釜沉舟的一推门,我可能永远就缩在后面当观众了。脸皮厚点,职场有时候真得“不要脸”地往前凑。
所谓“技巧”助你上位?得了!本质是豁出去的勇气加上豁出去后玩命填坑的觉悟!别学我推门,但记得该抢麦时别怂了就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