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得从我上个月跟着考古队钻山沟说起。那天背包里塞满锤子铲子,手里还拎着半瓶矿泉水就上山了。领队老张蹲在土坡上抽烟,烟头往红土层里一戳:“就这片!三十年前老乡放羊捡到过石头疙瘩”。
一、开局全靠运气
我们二十几号人像扫雷似的排成排,拿铲子刮地皮。我猫腰刮了俩钟头,热得背心湿透黏在脊梁骨上。刚想偷懒歇会儿,脚下突然“咔”一声响——你猜怎么着?我左脚底下踩碎半块骨头渣子!
- 蹲下一看:碎渣断面泛着青灰色,跟边上黄泥巴完全两个色
- 指甲掐了掐:硬得硌手,绝对不是现代牛骨头
- 手抖着掏毛刷:刷开浮土,底下星星点点的全是骨渣
二、比绣花还磨人
接下来三天我们围着巴掌大的地方转悠。竹签子当筷子用,毛刷当橡皮擦使。最邪门的是挖出三根连着的趾骨那天,突然下起瓢泼大雨。七八个人顶着塑料布撑成帐篷,我缩在泥坑里继续刷土,雨水顺着脖子往裤裆里灌。
那几天吃饭都得轮班:
- 左手捏馒头啃两口
- 右手还得悬空举着怕抖落泥渣
- 晚上做梦都在刷骨头缝
三、惊喜藏在3
到第五天挖出大腿骨时,小年轻们开始嗷嗷叫唤。老张却揣着手皱眉头:“尾巴尖没找着算哪门子龙?”结果你猜在哪发现的?就在我第一天踩碎骨渣的土坑底下半米!隔了五层泥巴岩,尾巴骨像叠罗汉似的码了十二节,末梢还勾着个尖锥形的骨刺。
那天收工时全队人围过来拍照,闪光灯晃得我睁不开眼。山风刮得塑料布呼响,老张突然冲我吼:“你小子踩碎的那块——是恐龙脚指甲盖!”
现在那截尾巴骨躺在市博物馆玻璃柜里,标牌上写着“白垩纪晚期食草龙”。上周带儿子去看展,臭小子扒着玻璃问:“爸你当时跪着刷土膝盖疼不疼?”我揉着到现在还发酸的腰咧嘴笑:“值!比中彩票还带劲!”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