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翻闲书看到卫青霍去病的战绩,突然好奇这俩人到底给汉朝留下了啥实际好处。网上文章都吹得天花乱坠,索性自己翻起《史记》和《汉书》,没想到扒拉出三大干货。
第一步:把汉匈地图摊开对比
我翻出西汉初年的疆域图,好家伙匈奴地盘都快顶半个中国了。再铺开汉武帝后期的疆域图,河西走廊直接焊进大汉版图。最明显的发现:从前匈奴劫掠只要跨过长城,卫霍北伐后他们得先穿越上千公里荒漠才能摸到边境线。顺手查了西汉后期财政记录,边防军费居然降了三成——难怪汉宣帝时期能搞"昭宣中兴"。
- 蹲图书馆三小时对比军事布防图
- 用红笔标出匈奴入侵路线变化
- 抄录西汉边防开支数据做折线图
第二步:跑内蒙看牛羊价签
去年自驾去呼伦贝尔,牧民摊位的羊腿才30块一斤。回来查汉代物价简牍吓一跳:卫霍打通河西走廊前,长安羊肉价比黄金,普通官吏过年才敢切二两。亲眼看到的证据:内蒙古牧场至今沿用"借牧"制度,汉武帝那会儿发明的招数——秋收后开放边境草场给匈奴放牧,匈奴拿牛羊当租金。现在当地牧民还在用同样的模式跟蒙古国做生意。
第三步:翻户口本顿悟民族政策
上个月帮老家修族谱发现件怪事:曾祖父的姑奶奶嫁了个"归义胡"。查地方志才搞明白,卫霍俘虏带回的匈奴部落在边郡繁衍生息,最惊人的延续是现在陕北高姓、呼延姓老乡,族谱里都夹着匈奴祖先的记事绳。去年延安老乡给我看祖传的青铜腰带扣,纹路跟鄂尔多斯出土的匈奴文物一模一样。
折腾大半年算是服气了:卫霍砍出来的疆土现在还是中国西大门,他们倒腾的贸易套路至今养活着草原牧民,连战场俘虏的后裔都成了乡村振兴主力军。这哪是打场仗,分明给华夏大地做了个千年定制套餐!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