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家里保温杯漏水,老婆念叨让我换个贵的。路过商场看见门农专柜,好家伙,巴掌大个保温杯标价800多!我当场倒吸一口凉气。这玩意儿金子做的?导购还在边上叭叭什么航空材料,我一个字都没听进去,脑子里就三个字:搞不起。
一、抄起手机当场比价
我蹲柜台边上就开查。先对着型号拍照片,转手打开电商平台搜同款。结果真给我看懵了:同一个杯子在不同店卖得天上地下!最贵的敢标998,便宜的居然只要498,中间还夹着一堆六百七百的。这差价都够再买个国产杯了。
二、刨根问底挖渠道
晚上越想越不服气,泡了碗方便面就开始扒拉。重点盯那几个卖五百多的店:
- 看评论区实拍图:把买家秀放大到像素级,连杯底编码都跟专柜对比,确认是同一批货
- 扒店铺资质:发现两家低价店挂着"XX省代理"的授权书(虽然字小得要用放大镜)
- 套客服话术:假装批发商问代理价,磨了半小时终于套出来——门农给不同级别代理的出货价能差两百多
好家伙,合着专柜把代理差价全让顾客买单了!
三、菜市场里捡到宝
本来都打算网购了,周末陪老妈逛菜市场有奇遇。在杂货摊看见个眼熟的浅蓝色杯盖,扒拉开白菜堆一看:门农经典款躺在萝卜旁边!老板边削土豆边报价:"库存清货,188拿走。" 我手抖着扫码付款,转头就查防伪码——正品!
扛着杯子回家路上突然开窍:这些摊位八成是代理商的亲戚在销尾货。后来真让我蹲到了规律:每个月三天去菜市场转悠,总有两三家在暗戳戳清门农库存。
四、撕开价格的底裤
现在看见门农广告就想笑。什么德国工艺日本钢材,说白了:
- 广告费占三成(明星代言的钱不都得从杯子抠出来)
- 商场抽成占两成(专柜灯光打得越亮价格涨得越狠)
- 代理层层扒皮(我菜市场买的那只说不定就是省级代理的小姨子在销货)
上礼拜同事又跟我炫耀新买的门农咖啡杯,我默默掏出自带杯冲咖啡。30秒后他的笑容凝固了——我从菜市场188淘的同款,跟他花600块在旗舰店买的保温效果一模一样。
说点大实话: 真不是门农不是咱别当冤大头!要么死磕代理渠道价,要么跟我似的在菜市场捡漏。至于专柜?让它继续在商场里发光,咱门口拍个照打卡就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