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吃瓜群众,今天咱们来聊聊最近的网络热词——“大概八点二十分发”。这词儿乍一听,是不是有点莫名其妙?说白了,就是“我发的这条微博是按照安排好的时间发的,而且可能还带了剧本”。
事情的起因呢,还得从何润东的一条微博说起。彼时,2013年央视3·15晚会刚刚结束,何润东同志就迫不及待地发了一条微博,说“苹果售后居然玩这么多花样?做‘果粉’很受伤。你做得对吗?”
啧啧啧,这语气,这节奏,这分明是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痛斥苹果的节奏啊!可问题是,何润东同志的这条微博,跟晚会揭露的苹果售后压根儿没有半毛钱关系!你说奇怪不奇怪?
网友们瞬间就炸了锅:
“这什么情况?何润东这是在蹭热度吗?”
“莫非这是央视安排好的剧本?”
“这微博发的也太刻意了吧,明显是提前写好的!”
于是乎,“大概八点二十分发”就成了网友们调侃何润东微博的代名词,并迅速火遍全网。
这可是妥妥的“网络流行语”啊!而且,这词儿还带着点儿“阴谋论”的味道,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
说真的,这“大概八点二十分发”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其实,这词儿跟央视3·15晚会的关系可大了!
当年,央视3·15晚会揭露了不少企业的不良行为,其中就包括苹果公司。为了提高节目收视率,央视也是下了血本,提前联系了不少明星,让他们在晚会结束后发微博“声讨”相关企业。
而何润东同志,就是其中之一。
根据当时的报道,何润东同志收到央视的“剧本”后,可能有点没看仔细,就把“大概八点二十分发”这句话当成是微博内容的一部分给发了出去。
你说,这何润东同志是不是有点儿“猪队友”的潜质?
当然啦,事情过去这么久了,到底真相如何,只有当事人自己清楚了。
不过,这“大概八点二十分发”倒是给咱们上了一课:
网上信息要仔细分辨,别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某些“官方”发布的言论,不一定都是真实可靠的。
网友们的智慧是无穷的,总能发现一些“蛛丝马迹”。
说到这,咱们来玩个小游戏吧!
下面是一些经典的“大概八点二十分发”案例,你能猜出哪些是真实事件,哪些是网友编的段子吗?
案例 | 类别 |
---|---|
某明星在某品牌发布会结束后,发微博说:“某品牌的产品真不错,质量好,价格也公道!” | 真实事件/网友编的段子 |
某网红在某产品推广视频发布后,发评论说:“这款产品我用了一年多了,真的超级好用!” | 真实事件/网友编的段子 |
某企业在某负面新闻爆出后,发声明说:“公司正在积极调查此事,并将采取措施维护消费者权益。” | 真实事件/网友编的段子 |
快来留言告诉我你的答案吧!
当然啦,咱们也不能把所有“大概八点二十分发”都归类为“剧本”或者“阴谋”。
毕竟,现在很多明星和网红都会在特定的时间点发微博,这可能是为了更好地吸引粉丝,或者是为了配合某个营销活动。
所以说,我们应该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大概八点二十分发”,不能一概而论。
提醒大家一句:
网络世界瞬息万变,我们应该保持理性和独立思考,不要轻易被那些看似“真实”的言论所左右。
毕竟,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主编”,要学会自己判断信息,而不是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