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给国外项目做中文汉化,本来以为就是替换文本的事儿,结果翻车翻到我怀疑人生。今天必须唠唠这四个月填坑的血泪史!
第一坑:玩命直译
看到英文句子"This feature works out of the box",想都没想写成"这个功能在盒子外工作"。结果测试小哥当场笑喷。后来才知道软件行业管这叫"开箱即用",就像你买新手机直接开机就能用。这让我蹲在电脑前查了仨小时行业黑话。
-
避坑操作:
- 遇到专业术语直接找中文产品说明书对照
- 技术文档翻译前先试用产品功能
- 翻完找程序员朋友读一遍
第二坑:拼音思维
有句提示语"Password is too SIMPLE",顺手译成"密码太简单"。上线后被用户投诉有歧义——到底是嫌密码太简单?还是在夸密码很单纯?气得产品经理半夜打电话叫我改。改成"密码强度不足"才过关。
-
避坑操作:
- 把英文句子拆开主谓宾重组合
- 重点看动词是正向还是负向
- 用户测试时专门观察理解时间
第三坑:玩烂梗
产品里有句幽默提示"Your file took a coffee break",我抖机灵写成"文件出门撸串了"。结果海外用户全懵圈,中国用户觉得土掉渣。后来老老实实改成"文件处理耗时稍长"才消停。
-
避坑操作:
- 文化梗翻译前先做用户画像
- 保留幽默时加小字注释原意
- 在译稿里标黄所有梗点让PM审核
第四坑:不看上下文
最惨痛教训是按钮提示"Submit",整个项目文档里都译成"提交"。上线才发现付款页面也跳出来"提交订单",用户疯狂投诉找不到付款按钮。原来电商场景必须用"立即支付"!返工改文档改到眼冒金星。
-
避坑操作:
- 每句翻译标出处路径
- 同词不同译法建对照表
- 按钮文本必须走全流程测试
现在翻译前必须开四件套:专业词典、竞品对照、场景流程图、方言测试群。这套组合拳打下来,最近文档过审率总算从35%爬到90%了。记住老铁们,汉化真不是查词典就完事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