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阵子后台老收到私信问赛博班靠不靠谱,前两天朋友刚踩坑,交了五千多块钱结果跑路了,气得我立马动手研究。今天就唠唠我是怎么扒皮三家机构的,全程实操记录。
第一步:假装萌新混进试听课
先找了三家广告打得最凶的,名字不提了免得惹官司。每家都填了手机号装小白,结果电话当晚就爆了。第一家那销售跟传销似的,我说再考虑下直接甩了句“错过这期学费涨三千”,转头拉黑。重点来了:试听课必须亲自验证!第二家号称直播课,结果点进去是提前录好的视频,老师全程零互动,评论区提问全是托儿刷表情包。
- 避坑点1:试听课要揪老师当场答题——我故意提问冷门问题,第三家老师支吾半天说“课后解答”,直接pass
第二步:查底细差点被忽悠瘸
第三家把官网做得跟苹果发布会似的,结果扒到半夜笑出声。所谓“硅谷名师”LinkedIn根本搜不到,宣传里拿A轮融资的通稿,用天眼查一看,投资方是家注销三年的皮包公司。更骚的是学员案例:说某学员学完进大厂,我托HR朋友查工号,人家简历压根没这培训经历!
- 避坑点2:教你三招查资质——工商信息看参保人数(10人以下慎选)、裁判文书网搜机构名(果然有家背了6条合同纠纷)、用企查查股权穿透(某机构大股东是卖保健品的)
终极实战:杀到线下突袭考察
挑了家吹“线下基地”的,周五突然杀了过去。好家伙,宣传图里的科技感教室是城中村改造的,电脑配置还不如网。假装上厕所溜进办公区,听见销售打电话说“反正协议里写的是概不退款”。最绝的是课程表陷阱:写着“AI项目实战”,实际教的是二十年前的机器学习库,老师自己都调不通参数。
- 避坑点3:合同里埋雷套路——找到个良心律师朋友帮看协议,发现退款条款藏着“需学完60%课程”(但系统会自动锁课),就业保证写的是“推荐面试”而非“包入职”
折腾两周总结出干货:线上班得当对象处,死磕试听互动+查透工商底细+线下突击验货。昨天跟朋友吃着火锅复盘,那傻子突然拍大腿:“早看到你这篇,我省得喝一个月西北风!”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