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常遇到朋友问我,622年有啥特别的?和其他年份比如618年或者640年对比差多少?这问题听着简单,但一搞起来就折腾死人了。今天我就从头到尾聊聊我是怎么干的,直接上干货。
开头为啥想搞这个
前阵子我在家闲得发慌,因为疫情封控了几个月,电视上老放历史纪录片,搞得我有点上头。有一次,一朋友视频聊天时问我: “622年那会儿的事,跟唐朝其他年头有啥不同?听说唐朝好多重大转折点?” 我一听就懵了,唐朝的事儿我平时也就当八卦看,但具体年份还真不清楚。琢磨半天,我决定自己动手试试。
开始查资料的过程
先说清楚,我不是专业的历史佬,就一普通爱好者。那天晚上我就抱着电脑,先从百度开始搜“622年历史事件”,结果跳出来一堆杂七杂八的玩意儿。有的说是唐朝李世民的事儿,有的扯到伊斯兰教那边了。我心想不能瞎猜,得用事实说话。于是我翻起了家里的旧书柜,找到一本破破烂烂的《唐朝大事记》,再结合网上资料对一对。
主要想对比622年和618年、640年这些常见年份。为啥选这些?因为618年唐朝刚建立,640年李世民已经上位了。我觉得用几大事件来区分最靠谱,比如打仗、改革、民族变化这些。具体步骤我搞了点实际的:
- 先选事件:我挑了几个关键的事,比如打仗胜败、皇帝登基、文化交流等。
- 再看年份记录:一边看书本,一边用手机截图资料。
- 比差异:用表格手写出来,免得记混。
实践中的具体发现
结果干下来差点累趴下。622年那会儿,李世民在干仗打王世充,但没完全搞定,还在拉锯战阶段。对比618年就大不同了,618年李渊刚当皇帝,唐朝正开张,忙着统一北方,兵荒马乱的。可到了640年,李世民坐稳了位置,开始搞科举制改革,社会稳当多了。
最让我头大的事件区分是文化方面。622年有突厥人被李世民收编,民族开始融合,但规模不算大。640年就火了,唐朝扩张到西域,啥新东西都进来了。举个例:622年你问个老百姓在干多半说打仗逃命;640年就能聊聊读书种田了。
整个过程我干了好几个星期,中间搞错数据好几次。有一回,我把贞观年号的时间记反了,以为622年李世民当皇帝了,结果翻书一看,大错特错!他登基是626年的事。这教训我记牢了:历史对比不能靠猜,得一步步核对。
结尾的反思和生活小事
为啥我闲着没事干这个?说起来真不是闲的。疫情期间我被裁员了,原单位在互联网公司做运营,干了一年多突然说要优化,连邮件通知都没,直接停了工资。家里娃还小,奶粉钱都没着落,气得我只好在家找事打发时间。开始我刷视频看历史剧,看腻了就想动真格做点实践。意外的是,研究完这些历史对比后,我还接了点活——在朋友圈分享给中学生当课外活动指导。
现在想想,这活儿折腾但有意思。622年的事儿搞清楚了,其他年份的区别也明白了。要我说,历史就是个好老师,教会我别光看表面年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