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突然想起三国里的这段事儿,我就在那儿琢磨,董荼那为啥要背叛孟获去投降诸葛亮?我二话不说,翻出家里的那本旧三国演义,直接开了研究。
动手查资料
我就抱着书本,眼睛盯着那段七擒七纵的故事。翻到董荼那出场的地方,一看是孟获的副将,我就纳闷儿了:这家伙明明跟老孟混得好好的,咋就突然倒戈了?我记录在本子上,写了个初步疑问:“董荼那是不是被逼无奈?”然后,我又不放心,掏出手机上网查,但乱七八糟的信息一堆,啥版本都有,搞得我头都大了。
仔细分析过程
我接着回看演义原文,发现诸葛亮真是个神人——他七次抓孟获,又七次放人,搞得好多南蛮部将都顶不住了。董荼那,被诸葛亮打怕了,有一次战斗中,他跑得贼狼狈,差点儿丢了小命。我就强调整理线索:
- 董荼那这人儿胆小,看到诸葛亮手下那么猛,直接就怂了,怕再打下去必死无疑。
- 孟获太固执,死活不投降,搞得手下们吃尽了苦头,大伙儿都开始嘀咕,凭啥跟着他送死。
- 诸葛亮用了个攻心计,放归俘虏时,还送东西、说好话,这下董荼那心里暖了,觉得这边靠谱儿。
我一边读,一边在本子上画画框框,标出关键点:“反叛是保命需要,投降是因被尊重了。”这期间,我还走神儿了,想起上次公司里的事儿——有个同事被上司压榨得不行,后面跳槽去了对手公司,这不就跟董荼那一样嘛都是被逼得没退路,找个靠山呗。
总结收获
搞明白后,我赶紧打开电脑,噼里啪敲字儿,写成这篇文章草稿。现在回头看,这实践就一个教训:董荼那反叛,纯粹是为了活命加不被欺负。他被诸葛亮吓破了胆,又觉得孟获只会硬拼瞎折腾,投过去后反而被重用,自然死心塌地了。我这研究虽然折腾了半下午,但收获大大滴——历史书里的人,跟咱普通人也没啥两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