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我去巴黎玩,专门想尝尝当地人才懂的地道美食。不是那些游客打卡的地方,是真真切切的小馆子,连菜单都只有法文那种。我找了个在巴黎住了十年的老友马克,让他给我指点指点。他拍着胸脯说:“信我,吃这几样就对了。”下面就掰开揉碎说说我的经历。
先搞定准备,找当地人引路
一下飞机,我就直奔马克他家。那家伙在巴黎当导游,见多识广。我连行李都没放稳,就把问题甩给他:“老弟,到底吃啥地道的?”他哈哈大笑,直接掏手机打给几个朋友,叽里咕噜聊法语。然后列了四样东西,强调要亲自带我一家一家吃。我二话不说,跟着他开始乱窜巴黎小巷子。
第一款:鹅肝酱面包
第一站是家破破烂烂的小餐馆,门脸儿小的差点错过。马克推门进去,冲着老板就喊:“来两份鹅肝酱配面包!”只见那老板端出个大盘子,上面涂着厚厚一层金黄的鹅肝酱,边上堆着脆生生的法棍。我抄起块面包抹上酱,塞嘴里,那感觉绝了——滑溜细腻,带点儿咸香,后劲儿还回甜。两口下肚,就着杯便宜红酒,整个人都飘了。马克得意地点头:“本地老饕都这么吃,千万别配果酱,浪费!”
第二款:蜗牛配蒜香黄油
下一家更不起眼,藏在市场拐角。马克说这里是他的秘密基地,专门吃蜗牛的。服务员端上个小铁盘,六个烤得焦黄的蜗牛壳躺在那儿,上面浇满滚烫的黄油蒜汁。他用钳子一夹一扭,肉就出来了,绿油油的玩意儿说实话有点膈应。我学着样儿挑了块小的,豁出去吃一口——咦?嚼劲十足,蒜香味儿直冲鼻子,一点土腥气都没有。连着吞了三个,马克在边上笑我:“看,外地人都吓一跳,地道巴黎人从小当零嘴。”
第三款:街边可丽饼
走着走着,肚子饿了,马克拉我去河边的移动摊子。摊主是个大妈,挥着铲子唰唰两下就摊出个薄薄的面皮。马克指挥:“要最传统的,就加糖和黄油!”大妈撒点白砂糖,铺块黄奶油,一折一卷就搞定。我接过来咬一口,热乎乎的饼皮脆中带软,融化的黄油混着砂糖,甜得正好不过分。边走边啃,才花两欧,比大餐厅划算多了。马克提醒:“记住,别加乱七八糟的果酱或奶油,本地人嫌花哨。”
第四款:洋葱汤加奶酪烤层
一顿选在晚上,进了家老酒馆。昏暗灯光下,服务员端上碗冒热气的汤,上面还盖着焦黄的芝士脆壳。我舀起一勺,噗嗤一下,浓汤淌出来——洋葱熬得软烂香甜,混着牛肉味儿,上面那层芝士嚼着嘎嘣脆。我差点烫了舌头,马克赶紧说:“慢慢吹!这汤是巴黎工人的最爱,喝起来实惠又暖胃。”一碗下肚,浑身出汗,舒服得很。
结个尾,实战检验
这一圈跑下来,我的胃都撑圆了。回到旅馆,赶紧记下感受。马克推的这四样,真没唬人:
- 鹅肝酱面包:香滑不腻,得配酒吃
- 蜗牛:看着怪,吃着鲜,必须加蒜汁
- 可丽饼:街头小吃之王,少糖黄油是王道
- 洋葱汤:熬得够久才能入口即化
想吃地道巴黎味儿,就别光盯着高大上的。找当地人带路,钻进小巷子,跟着老饕的节奏来准没错。信我,这么折腾一趟,你也能当半个巴黎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