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儿本来想写点新功能,结果刚打开项目,就被各种设计模式绕晕了。我盯着同事写的代码直发愣,这用的啥典式?怎么跟隔壁老王写的完全两回事?得,干脆直接动手把几种主流典式都折腾一遍,省得下次抓瞎。
先从最熟的下手
打开老项目翻翻,工厂模式遍地都是。就像小区门口包子铺,你要肉包他捏肉包,要菜包他塞菜包。好处是改馅料不用动蒸笼,缺点嘛——昨天想加个粉丝包,愣是逼着我重写了套蒸屉逻辑。嗐!
- ✅ 改口味方便:加个"酸菜包"类就能上新
- ❌ 加设备要命:蒸煎饺?得造新厨房!
撞上硬骨头
转头研究订单系统,策略模式看得我直拍大腿!这不跟自助火锅一个道理?鸳鸯锅清汤锅随便选,蘸料台自己调。最爽的是上周加付款方式,微信支付宝银联各写个小模块,往策略接口一插——齐活!老板临时要加"虚拟币支付"?五分钟搞定!
- 🔥 灵活度拉满:换支付方式像换蘸碟
- 💥 别手贱:搞太多策略类?调料台变杂物间!
掉进坑里了
下午手贱试了把单例模式,好家伙!刚写个全局配置管理器美滋滋,结果单元测试直接崩了。这玩意儿跟共享充电宝似的,谁都能用但就一个,隔壁测试线程刚改参数,我这儿数据全乱套!连夜改成依赖注入才救回来。
(老婆在旁边补刀:"让你非要用唯一公厕,憋不住了排队你!")
最终决策现场
摊开笔记本画大字报:
- ⚙️ 流水线作业选工厂(批量造车)
- 🛒 用户自选服务用策略(点菜系统)
- ⚠️ 单例?除非确定全世界只要一个(比如公司公章)
把新需求拎出来遛——要搞个智能推荐器,用户随时能切换算法。这不策略模式的活吗?啪!拍板开干。刚写完两行,产品经理微信轰炸:"能不能再加个根据季节自动选算法的功能?"得,又把策略工厂拼一起糊墙上了...
教训:根本没有完美选型!就跟家里装修似的,你以为选好地板就完事了?踢脚线、美缝剂、防潮垫层层套娃。现在看代码就像看我的万能工具箱——榔头起子胶带全糊在一块,用着趁手就行,管他黑猫白猫!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