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不聊别的,就聊聊这个“漏点”的事儿。这玩意儿,真是说起来都让人头大。甭管你是新房子装修,还是老房子住了些年头,摊上漏水,那可真是有的折腾了。
我那不堪回首的“查漏”经历
你们可能觉得,不就是漏水嘛找着堵上不就完了?我跟您说,当年我要是也这么想,就不会有后头那些糟心事儿了。那还是我头一套房装修的时候,年轻,没经验,光想着怎么好看,怎么省钱,结果?住进去不到半年,楼下邻居找上门了,说他家天花板湿了一大片,肯定是咱家漏的。
当时我就懵了。 我这卫生间防水当初可是盯着师傅刷了三遍,闭水试验也做了,怎么会漏?
没辙,查呗。先把卫生间给“隔离”了,停用几天看看。结果?楼下还是湿。这就怪了。我把家里水管走向图都翻出来了,一点点排除。厨房?阳台?全都查了一遍,愣是没找出问题在哪儿。
那段时间,真是吃不好睡不香。楼下邻居一天跑上来三趟,我也急。后来没办法,请了个老师傅来看。老师傅经验是足,拿着个小锤子这里敲敲,那里看看,指着一处不起眼的墙角说:“八成是这儿。”
我当时还不信,那墙角看着好好的,也没水管路过。老师傅说:“外墙渗水,或者窗框密封老化,水汽顺着墙体下来了。” 撬开一看,好家伙,里头都潮乎乎的了。还真是这儿!这漏点藏得叫一个隐蔽。
你以为这就完了?还没。找到原因了,修起来又是一通折腾。外墙得联系物业,窗框得重新打胶。因为这事儿,跟楼下邻居关系也闹得挺僵,赔礼道歉,还搭了不少钱。
从那以后,我是怎么干的
从那次以后,我就落下个“病根儿”,只要是涉及到跟“水”有关的,我比谁都上心。后来再搞装修,或者给朋友出主意,我这套“实践记录”就派上用场了:
- 隐蔽工程,死磕到底: 水电这玩意儿,埋墙里头看不见,但绝对是良心活。我跟装修师傅说,材料钱咱不省,什么好水管、好电线,都给我用好的。防水材料,那必须是牌子货,什么“特级”,什么“高弹”,只要靠谱,就得上。
- 施工细节,寸步不让: 我算是明白了,真是“三分材料七分工”。你材料用得再师傅手艺不行,瞎糊弄,照样漏。刷防水得规范,几遍就是几遍,边边角角都得涂到位。闭水试验,那时间必须做足,24小时不行就48小时,我自己盯着看。
- 水路走向,优先考虑维修: 我现在都建议,有条件的话,水管尽量走顶。为万一,我是说万一,真出了点小状况,你把吊顶拆开就能瞅见,修起来也方便。总比刨地砖、砸墙省事儿多了?这都是血泪教训。
- 窗户、外墙,一个都不能少: 以前老觉得漏水就是卫生间、厨房的事儿。经过那次,我才知道,窗户边、外墙,这些地方也容易出幺蛾子。所以封窗的时候,密封胶一定要打外墙的防水,有条件也得关注下。
说白了,就是预防,预防,再预防! 别等到水漫金山了,才想起来着急。那时候,花的钱多,费的劲儿大,心情还不何苦?
这“漏点”看着不起眼,真要较真起来,里头的学问大着。我这也就是分享点自个儿的经历,希望能给大伙儿提个醒。毕竟谁也不想家里变成“水帘洞”不是?踏踏实实把这些细节做住着才安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