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这事说来话长,本来就想随手查个人资料,结果挖出个大瓜。那天刷职场论坛看见有人问「陈珺是谁」,底下跟了三百多条「同问」,我这好奇心就跟野草似的蹭蹭冒。
第一步:全网地毯式乱搜
抄起键盘噼里啪敲「陈珺 职业经历」,你猜怎么着?跳出来全是重名的小年轻求职简历。加个「互联网 高管」关键词再筛,结果更离谱——要么是相亲网站资料,要么是健身房私教主页。
- 百度翻到第7页:眼都看花了还卡在某个大学教师评职称的公示名单里
- 微信搜一搜:蹦出来三条五年前转载的旧闻,连张清晰照片都没有
- 脉脉职场爆料:清一色的「我前司领导姓陈」但全用代号缩写成C.J
第二步:真人版侦探游戏
没辙了直接捅人脉窝子。先给某大厂HR老同学发微信:「你们前几年离职的CTO真名是陈珺不?」人家秒回:「哥你别害我丢饭碗」还补了三个裂开表情包。
转手又戳了三个前同事:
- 运营A说:「这大佬当年带过我项目组,真人比照片秃!」
- 技术B撤回两条消息后打字:「他代码是用Excel写的你敢信?」
- 设计C直接甩来张截图,09年团建合影里穿花裤衩举烤串的平头小哥,背后LED屏还跳着「欢迎陈总」的字样
意外收获带出神转折
蹲在厕所刷这些碎片信息时,手机突然蹦出前司行政的语音:「你打听的老陈去年在东莞开烧烤摊了!上周我去撸串他还送我两串大腰子!」背景音里真听见有人喊「珺哥加辣」。
更魔幻的是第二天失业救济金到账短信突然多打了三千块。一查银行流水——付款方赫然是「东莞市珺哥烧烤用品批发部」。当年项目黄了他替我背的锅,七年后竟用烤韭菜的钱给我发了补偿金。
我捏着手机在阳台站了半小时,突然想起那年团建他举着烤串吼的话:「互联网再大的风浪,都抵不过人间烟火气。」现在才懂这哥们是带着代码撸串,揣着梦想刷酱,活成了段子里的真大佬。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