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礼拜给新工厂搭物料传送带,上来就掉坑里了。车间主任老张叼着烟催命似的喊:"赶紧整条直达线得了,搞那么复杂干"我一想也是,哗把注塑机和包装线用传送带直接连上三百米,结果大清早就看流水线趴窝——打包组那边物料堆得比人高,注塑机这头空荡荡干烧电机。
血泪教训第一弹:抄起电焊枪就准备加传送带。跟厂里申请五台新运输车,还拍胸脯保证"这回绝对通畅"。结果第二天更离谱了,拐弯处七八台推车顶牛似的卡死,机油都蹭飞了。电工老王笑得直拍腿:"你这跟西直门桥早高峰有啥区别?"
踩坑后重开档
蹲在车间数了整天流量才摸清门道:
- 注塑机吐料跟抽风似的,十分钟能喷五百件
- 包装线是小姑娘手包,三分钟才裹完一盒
- 老运输车走五十米要喘二十秒
重点改造开始:
- 把三百米死亡直通拆成三段,中间加两个缓冲仓
- 报废三辆破车,换的新车专门跑弯道
- 逼着包装组改用半自动封口机
最搞笑是那个智能感应器,卖家吹得天花乱坠,装上才发现根本分不清物料和工人安全帽。有次老张的绿帽子被传送到打包台,流水线当场给裹成快递盒——还是靠土办法,每段路派个大妈举旗指挥。
实测真香时刻
现在车间跑得跟贪吃蛇似的:
- 缓冲仓囤够料才往下一段送
- 拐角车跟傻子似的来回倒
- 封口机总算赶得上注塑速度
老张现在叼着烟到处吹:"看见没!咱这流水线比德芙还丝滑!"
要命的五个心得:
- 别信"直通最短"的鬼话
- 运输车数量≠效率
- 各环节速度差是祖宗
- 土办法吊打伪智能
- 缓冲仓能救命
现在谁再跟我提直达线,我就把老张那顶绿帽子寄给他当教材。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