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礼拜带儿子逛书展,发现好多小崽子都抱着本《静静与马》不撒手。回家路上这小祖宗闹着要买,我顺嘴问摊主这书有啥特别,人家就回一句"特温馨",得,掏钱!
一、书买回来先遭了回"诈骗"
刚拆塑封那会儿差点骂街。淡蓝色封皮上画个小姑娘靠马脖子,书名烫金字体看着挺高级,结果翻开第一页就看见印刷体写着:"适用年龄2-4岁"。我捏着三指厚的书脊直瞪眼——哪个两岁娃能啃完这本?当下就觉着被忽悠了。
硬着头皮念给儿子听,刚读到第二页就挨了他一枕头:"爸爸骗人!马怎么会打喷嚏!"我定睛看插图,好家伙,这马正往小姑娘裙子上喷鼻涕泡!熊孩子咯咯笑翻在被窝里,我倒是突然盯住画面愣住了。
破马圈里挂着吊瓶- 灰墙裂着大口子,屋顶稻草塌了半边
- 输液架锈迹斑斑,胶管缠着马脖子
- 小姑娘胶鞋破洞处,露出的袜子打着补丁
这才反应过来不对劲。赶紧翻版权页查出版信息,发现原著是芬兰童书。大半夜搜芬兰语翻译时,咖啡泼了半键盘。
二、深更半夜查马病资料
凌晨两点蹲在书房地板上擦键盘,手机突然蹦出条维基百科:"1878年芬兰马瘟事件"。好家伙,那年全国冻死两万多匹马!再对着书里模糊的出版社logo查信息,跳出来个"战后儿童关怀基金会"的标。
突然听见背后嗒嗒声,回头看见儿子抱着故事书站在门框边:"静静为什么把红围巾给马呀?"我脑子里嗡的一声——那匹插着输液管的马脖子上,分明系着小姑娘唯一的围巾!
赶紧摊开绘本做标记:
- 黄水痕(暴雨冲垮马圈屋顶的证据)
- 罐头标签(救济食品的空罐当花盆)
- 铅笔头(静静用三厘米笔头抄兽医指南)
指腹摩挲着书页里静静补马棚的插图,突然摸到凹凸纹路。对着台灯细看才惊觉,那些所谓"装饰花纹"全是马鞭抽打的伤痕!
三、熊孩子教我做人了
第二天送儿子上幼儿园,刚开到路口就被他踹椅背:"静静肯定在找那匹马!"顺着小短手指的方向,看见福利院外墙画着书里同款马头涂鸦。院长听我磕磕巴巴问绘本的事,笑着指宣传栏:"我们就是原型机构呀!"
原来早该注意到这些:
- 静静没有监护人(独居在救济站阁楼)
- 马的名字"萨乌"在芬兰语是"幸存者"
- 结局的花海画面埋着冰层融化的隐喻
晚上给儿子念完一页,小崽子突然搂住我脖子:"萨乌的喷嚏是暖暖的对不对?"我盯着书上马鼻呼出的白气,终于看懂那些螺旋状蒸汽线,分明画成了爱心形状。
这破书折腾我三天,被幼儿园小班生结结实实上了课。哪有什么童话奇迹,不过是用破围巾和罐头盒堆出来的生机。静静用补丁袜子踩着积雪找草药的时候,马厩顶漏下的月光,足够把整个芬兰的寒冬都捂化。
刚把感悟发到账号上,出版社编辑秒评论:"您是第一个发现鞭痕用UV工艺印刷的读者。"嚯,难怪摸着硌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