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琢磨着做个实验,想看看普通人咋分辨别人是不是对自己有好感。这事儿起因挺简单,上周五蹲咖啡店赶稿子时候,瞅见斜对角坐了个姑娘,俩小时偷瞄我桌角八回。
一、开整观察计划
昨儿特意背着帆布包早到半小时,挑了老位置猫着。九点整玻璃门叮咚一响,那姑娘果然推门进来,卡其色风衣晃得跟上周五一个样。我这头假装看手机,眼珠子黏在她脚尖上——好家伙,直线距离十五米硬是走出S形,经过我桌边时还趔趄了下。
- 绕远路制造偶遇
- 肢体协调性突然变差
- 特定场景复现率奇高
二、测试互动反应
中午啃三明治时故意把餐盘推桌沿,叉子哐当砸她脚边。姑娘跟安弹簧似的弹起来捡,指甲油都蹭掉一块。"没事没事!"我伸手接的当口,她指尖凉得跟冰棍似的,耳根子却烧成麻辣小龙虾。更绝的是下午三点,前台喊取餐时候我故意不动弹,眼瞅着她蹭地站起来又僵住,揪着包带小声问:"刚叫的...是67号吗?"
确认的第二个信号:- 生理反应不受控
- 替对方操心琐事
- 声音音量突变
三、意外数据爆发
本来收工要撤了,起身撞见她在柜台续杯。我顺嘴秃噜:"你这拿铁拉花挺别致。"好家伙,这姑娘直接开启机关枪模式:"我每天换豆子,周二危地马拉带果酸,周四是云南..."五分钟没歇气。说到后头自己突然卡壳,攥着杯套开始抠纸纤维。
破获的终极信号:- 知识储备异常倾泻
- 出现无意义小动作
- 后知后觉式社死
最绝的是今早发视频时候,咖啡店定位忘关了。下午再看播放量飙到两万,热评第一写着:"博主下次直接问我微信行吗?您手机举反了,拍摄画面全程在取景框外。"得,现在全网都知道翻车实录了。建议各位实操前先检查设备,别跟我似的被当事人抓包还当教材!想学翻车经验的倒是可以点个三连...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