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跟大家伙儿聊聊我最近的一次实践——怎么拍出那种有感觉的旅行照片,主题就叫“旅者”。别整那些花里胡哨的专业词儿,咱就唠唠家常,说说咋回事儿。
一、 瞎琢磨,定主题
我就琢磨,这“旅者”到底是个啥感觉?不能就是咔咔一顿拍,回去一看全是游客照?得有点儿那味儿,对?所以我就想,得拍出那种人在旅途的感觉,不是那种到此一游,而是那种融入进去,有点故事,有点情绪的。
二、 找地儿,踩点儿
想好大概,我就开始找地儿。我没跑太远,就在咱这城市里头转悠。找几个我觉得有意思的地方:
- 一个老火车站,有点儿历史感;
- 一条老街,两边都是老房子,还有些小店;
- 一个公园,里头有湖有桥,还有不少人遛弯儿。
我去这些地方转转,看看,琢磨一下,大概啥时候光线从哪个角度拍比较有感觉。
三、 动手拍,多试试
到真拍的时候,我也不是一下子就找到感觉的。我就是多试试,同一个地方,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时间,都拍几张。
我试试:
- 侧身拍:这样有时候会显得人瘦点儿,而且能拍到人脸的轮廓,感觉更立体些。
- 拍背影:有时候不拍脸,光拍个背影,反而更有想象空间,更有那种旅途中的感觉。
- 用线条:比如火车站的铁轨,老街的街道,都自带一种延伸感,我试着把这些线条放到照片里,感觉照片一下子就有纵深感。
- 多抓拍:我喜欢抓拍一些自然的瞬间,比如街边等公交的人,公园里头下棋的老头,这种生活感十足的照片,还挺吸引人的。
当然也尝试利用不同的光线,清晨跟傍晚的光线比较柔和,我更喜欢拍景色,中午我会拍一些有意思的主题跟事情。
四、 看看效果,再调整
拍完一批,我就会停下来看看效果。一开始拍的,很多都不咋地。要么就是构图不行,感觉乱糟糟的;要么就是光线不照片灰蒙蒙的。但没事儿,咱多看看自己拍的片儿,琢磨琢磨,下回拍的时候注意点儿就行。
五、修修图,加点料
我把拍的照片导出来,用手机上的修图软件简单修修。我一般就是调调亮度、对比度啥的,让照片看起来更舒服些。有时候也会加个滤镜,换个风格试试。不过我不太喜欢那种特别夸张的滤镜,感觉太假,还是自然点儿
这回“旅者”的实践,我就是瞎琢磨,多试试,多看看,不断调整。拍照片这事儿,我觉得没啥定式,就是得多拍,多看,找到自己喜欢的感觉就行。希望这回的分享对你也有帮助!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