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这个“拔作岛”,我跟你讲,一开始我也是道听途说。几个老哥们儿在那儿神神秘秘地吹,说什么这玩意儿“不一般”,又是“反差萌”又是“疯狂整活”的。就吃这套,越是听着玄乎,越是想自己个儿上手捣鼓捣鼓,看看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光听别人说,那不成传话筒了嘛没劲。
于是乎,我就抽空找来这“岛”,溜达了一圈。你还真别说,刚进去那会儿,确实有那么点意思。做这玩意儿的人,是懂怎么抓住人眼球的。一会儿给你来点小段子,让你乐得不行,一会儿又不知道从哪个旮旯里冒出点让你“”一下的东西。剧情嘛你说它简单直接,它有时候又藏着点小心思,七拐八绕的。就好像,他们也没想搞得多高深,纯粹就是图一乐,顺便看看能不能玩出点新花样。
他们老说的那个“反差”,我是真真儿体会到了。就说那名字,什么“生活在拔作岛上的贫乳究竟该怎么办才”,一听就感觉不正经。可你真进去了,发现它还真不全是那么回事儿。里头那些对话,那些桥段,有时候让你觉得,这帮家伙脑洞是真大,能想出这种东西。但你又不得不承认,这活儿确实整得有点味道。明明打着个“拔作”的牌子,结果它还想跟你聊点别的,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 但凑一块儿,诶,还挺下饭。
这让我想起以前在车间干活那会儿。来了个新学徒,看着文文静静,说话细声细气的,大伙儿都觉得他肯定吃不了这苦,干几天就得跑。结果?人家硬是咬着牙,把最脏最累的活儿都给扛下来了,比一些老油子还实在。你看看,这不就跟这“拔作岛”一个道理? 光看个名头,听别人瞎咧咧几句,就觉得也就那样了,还能翻出什么花来?真自己去碰了,才知道里头的名堂。
所以说,这趟“拔作岛”之行,对我来说最大的收获,可能就是又一次提醒自己:少听别人忽悠,多自己动手试试。 别急着给东西下定义,也别太信那些所谓的“过来人经验”。你不自己下水扑腾两下,你哪儿知道那水是凉是热,是深是浅?就跟我早些年非要自己攒电脑似的,一帮人说这不兼容那不好使,我偏不信这个邪,对着一堆零件和说明书死磕,不也给点亮了?虽然过程是折腾了点,但那份自己搞定的满足感,现在想起来还带劲儿。这“拔作岛”,说白了也就那么回事儿,但亲自下场体验一把这个“整活”的过程,还真挺有乐子的。 起码,它让你知道,,原来这玩意儿还能这么玩儿。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