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就来聊聊我捣鼓的这个所谓的“鱼叉枪”。也不是啥正经的军用玩意儿,就是我自己瞎琢磨,动手做的一个小工具,主要还是为了满足一下自己的好奇心和动手欲。
最初的想法
事情得从我前段时间迷上户外活动说起。老往一些小河沟或者水库边上跑,有时候看见水里有鱼,用普通的渔具,感觉差点意思,就突发奇想,能不能整个类似“鱼叉”的东西,不能是管制的那种。我寻思着,得是那种能投掷出去,又能收回来的,所以脑子里就冒出了“鱼叉枪”这个词儿。
准备与构思
我先在网上胡乱搜了搜,看看有没有类似的DIY项目。发现大部分都挺复杂的,又是扳机又是发射装置的,我寻思我这手艺也就能搞搞简单的。我的目标就很明确了:结构简单、取材方便、安全第一。
我画了个草图,大概就是一根杆子,前面有个可固定的叉头,杆子尾部能系上结实的绳子。核心就是那个“发射”和“回收”怎么搞。
- 主体杆:我找了根旧的拖把杆,那种铝合金的,轻便又结实。
- 叉头:这个费了点劲。一开始想用几根粗铁丝拧一下,后来觉得不禁用,也怕伤到自己。在一个五金店淘到几个那种园艺用的小耙子头,把多余的齿给掰了,留了三四个,然后用锉刀把尖端稍微打磨了一下,但没敢磨太锋利,安全起见嘛
- 连接件:怎么把耙子头固定在拖把杆上是个问题。我试过用胶水,不行,一用力就掉。后来想到用螺丝,就在拖把杆头上钻了孔,耙子头也想办法固定了一个小铁片,然后用螺丝给拧紧了。
- “弹药”与“回收索”:这“枪”肯定不是打子弹的,就是把整个叉子投出去。需要一根结实的绳子。我用了那种户外晾衣绳,比较粗,不容易断。一头固定在杆子尾部,另一头留长,方便回收。
动手开干
材料备齐了,就开始折腾。第一步是处理拖把杆,把拖把头拆掉,留下光溜溜的杆子。然后测量了一下耙子头的大小,在杆子前端标记好位置。
第二步是改造叉头。我把买来的小耙子,用老虎钳把多余的齿给掰断,留下三根。然后用砂轮机(借朋友的)稍微把尖端打磨了一下,主要是去毛刺,让它平滑一点,别太尖锐,不然太危险了。又找了块薄铁皮,弯成U型,卡在耙子头和杆子连接的地方,再用小螺丝给固定死,这样就比较稳当了。
第三步是连接。在铝合金杆的前端,我用手电钻钻了两个小孔,然后把改造好的叉头也对应打了孔,用螺丝和螺母给紧固上。为了更牢靠,我还用铁丝在外面缠了几圈,再用电工胶布给裹严实了,这样既能防止松动,也能避免刮伤手。
一步是绑绳子。在杆子的尾端,我也钻了个孔,把准备好的尼龙绳穿过去,打了个死结。绳子留了大概十来米长,盘起来放边上。
试验与改进
家伙事儿做好了,总得试试效果?我找了个没人的小水塘。第一次试投,好家伙,准头差得离谱,而且感觉使不上劲。拖把杆还是有点软,发力的时候会变形。
于是又改进了一下。我在杆子内部又插了一根细点的实心木棍,增加了硬度。叉头部分,因为担心打到硬物会损坏,就在连接处加了点缓冲,比如多缠了几层橡胶带。
绳子的回收也是个问题,扔出去之后,绳子容易缠在一起。后来我学着渔轮的样子,简单做了个可以手动收线的绕线装置,虽然简陋,但比直接用手拽绳子要好多了。
最终成果与感受
经过几次修改,我这个“鱼叉枪”勉强算是能用了。跟正经的捕鱼工具比起来,那就是个玩具。主要还是体验动手的乐趣。用它在安全水域试过几次,因为叉头没开刃,加上我技术不行,基本上就是“重在参与”,没啥实际收获。
不过整个过程下来,从构思到找材料,再到一步步制作、修改,还是挺有成就感的。这玩意儿,说它是“枪”,更多的是一种戏称,它就是一个加长了绳子的、可以投掷的简易鱼叉而已。重要的是,在制作过程中,学到了一些小技巧,也体会到了DIY的快乐。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所以整个制作和试验过程,我都特别小心。
现在这东西就挂在我工具房的墙上,算是个小小的纪念品。偶尔看看,还能想起当时折腾它的那股劲儿。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